改名字要注意的问题(改名字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抖帅宫 89 2023-07-07

一、以长辈意愿改名

自古以来,人们便提倡“子继父业”、“子承父志”和孝道为先的封建传统化理念,这同西方有着截然的区别。西方有句俗话:“美国人无父母”。意思是说美国孩子早早地就有独立意识。不仅是在美国,在西方,儿女年满成人便开始独立,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爱好、价值观生活,虽然也有像诺贝乐这样的人物子继父业,但毕竟很少,而中国却很讲究这一点,某种程度上,儿女成了父母长辈意志和愿望的延伸,前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和心愿,便想在儿女的名字上体现,以此鼓励他们去继续拼搏奋斗,或光宗耀祖,这样我们的家庭、社会便如同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历史被人们一代一代地续写下去。

父母长辈的意愿因人而异。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时代和身世,不同的经历和情感纠葛,都会产生不同的意愿。因此父母长辈的意愿是无法予以一一分类的。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供读者参考。

鲁迅的原名为周樟寿,字豫才,是他的祖父周福清在京所取。后改为周树人,意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他在1898年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一位当学堂监督的本家爷爷为他改取的。

徐志摩,著名诗人,他幼时的一天,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曾在他头上前后摸了一遍,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他父亲为应这个预言,1918年送他出国时更名为“志摩”。

红线女,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她原名邝健康,自幼学戏,刻苦用功,深受老师喜爱,老前辈夸她:“这个孩子将来准保有出息,她多像《红线盗盆》中的使女红线,干脆就叫‘红线女’吧!”从此她便更名为“红线女”。15岁主演《绣襦记》,一炮而红,名扬海内外。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父母长辈的意愿是多么殷切而厚重,生活中人们的名字大多体现了他们父辈的期望和嘱托。父母长辈的意愿即便各自不同,但也应是好的或健康积极向上的期望和心愿,那些消极的对儿女不良影响的名字将是很不恰当的,如一些宣扬财利和名望的思想情感等。

二、向人求赐改名

有许多人的名字都不是父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文化低,对改名不内行;也可能求人“赐名”,图个荣耀吉利,或是以示感恩纪念,或是求人指点迷津,以觉悟解惑,或是为了立身行事的方便。

“赐名”者各个阶层都有,有皇帝圣谕钦赐,也有“金枝玉叶”口谕传诏,有私塾先生,有亲朋长辈,有传艺恩师,也有云游僧侣,有豪儒名士,也有刀剑行侠……

求人“赐名”的礼仪也更是多种多样。有的举家斋戒数日,然后设几摆案,布置酒,以待“赐名”者的到来;有的孩子降生去求名,孩子周岁时去接名,有的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有的盛宴招待“赐名”者……

何坤求名于毛泽东而得“长工”;李隆郅求名于邓中复而得“立三”;刘大田求名于恩师而得“开渠”;张正权曾出家投佛而得“大千”;牛俊国求名先辈而获“得草”……

可以这样说,求人“赐名”在古代多是由于人们对权威对古圣先贤的敬仰所致,而在当今则是对改名文化习俗的一种尊重,以先进文明的一种借鉴和后代前途的一种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无论是对于那些才疏学浅的人来说,还是对于那些学富五车的人来说,都未尝不是件可行之事。

三、以地名改名

国画大师齐白石拜师学艺时,请胡沁园先生给他改名,胡先生说:“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无名川大川,可田园风水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叫白石山人吧!”但四字有些罗嗦,所以在题画时,他常常只写“白石”二字。久而久之,他便以“齐白石”为名。

这种以地名为名的习俗一般都有一段历史,或是父母还是有太多的牵挂,或是名字主人自己难以割舍对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情怀,都以寄托思念为主,令人每每想起,都不禁感到幸福和留恋,因此改名时也不妨作为一种考虑。

四、以地籍改名

家乡,一个多么亲切,令人动情的字眼,在游子的心中,它是心绪的结系之处。家乡不仅是生养我们的地方,也是永远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家乡是我们的“根”,故土是我们的命脉所系。以出生之地、抚养之地或者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改名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最著名的莫过于大文学家郭沫若,他原名郭开贞,出生于四川乐山地区,少年时在这里成长,为了不忘生他养他的土地,为了寄寓对故乡山山水水的深情,他将四川乐山两条河流的古名沫水(即大渡河)和若水(即雅砻江)合起来,改名“沫若”。

五、显著特色改名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原名张英杰,艺名金豆子,但为何又改名盖叫天了呢?原来他自幼就仰慕艺名叫“小叫天”的谭鑫培,于是给自己改名,“我就叫小小叫天吧。”不料在座的人瞧不起他,在一旁冷笑说:“哼,你也配叫这名!敢与谭鑫培比!”他年少气盛,两人当面就顶起嘴来。他想:能把人看死了吗?我不仅可以继承前辈的艺术、我还要自成一家,“盖”过叫天,独树一帜。就这样,他凭着个人的意志,用上了“盖叫天”这三个字。他在近70年的艺术实践中,果然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艺术派——“盖派”。

男人改名不仅体现了男人的操行、志向,而且体现了一种宏大高远的进取精神。对男性名字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要求,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上激烈的竞争状态,也是对与女人一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男儿们一种莫大的鞭策和鼓舞。

六、以文章、诗词改名

以文章、诗词改名,需要较深的文化修养,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但是它也是极有效的一种改名方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水准逐渐提高,人们将会更加喜欢选择词章中的字义改名。

“雨巷诗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望舒取自楚国诗人屈原作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的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原名邹恩润,因其一生的主要活动都用“韬奋”这个笔名,他的原名反被淹没。关于韬奋一名,他曾向人解释过:“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用以自勉的意思。郭沫若曾就他的笔名作为一副藏头联:“韬略终须建新闻,奋飞犹待读良书。”

现代作家张恨水,原名心远,恨水一句也寓含着一段深意。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词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长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此词,从中悟到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逝去。“恨水”一名会使我们感慨光阴如水流逝,务须严格律己。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原名王运生,幼年崇拜民族英雄,当他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疆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奋勇直前的豪气与救国救民的迫切心情。

七、言志改名

言志往往与时代风浪联系紧密,而不同的年代又有不同的政治特点,自然影响着人们的抱负与理想,也影响了人们的改名风格。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原名王俊瑞,出席党的一大后,因更加向往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改名尽美,并为此作诗:“贫富阶级上疆级,尽善尽美唯解放。淮水泥沙流入海,乔有麓下着沧桑。”

中共著名的宣传家萧楚女,原名萧秋,后在湖北时以屈原《离骚》“勿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之意改名。楚女既有《楚辞》之意,又有楚地之意,用“楚女”为名表示其为国奋斗一生,奉献自己的无私胸怀。

20世纪70年代末,因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失踪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兄弟五人,其父给他起名“家睦”,希望一家团结和睦。1956年,他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要求从上海调到新疆工作,他下决心正式改名为“加木”,他说“加木合起就来就是‘架’字,我要在上海和新疆之间架起一座


上一篇:解析手相中的反抗纹(手相反抗纹图解)
下一篇:起名是命里缺什么要补什么吗?(起名字命里缺什么补什么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