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圈上奠字的由来

抖帅宫 52 2023-07-09

为什么死人的花圈上会写的奠字?人们将“奠”字写在花圈上,是表示祝愿死者亡灵升天堂“上西天”的意思。上古时期,人们将器物放在地上叫"奠"。
 

花圈上奠字的由来:

丧葬,在古代是很隆重,严肃的大事。据说,孔夫子周游列国时,从微山湖出发遇到如来佛,经过洪泽湖到了蟒蛇河畔的秦南仓。二人观看秦南仓的风景,考察民情,晚上在“仙客来”客栈住宿饮酒吃饭,品尝“哈氏牛肉”、“秦南咸鸭蛋”,喝“蟒蛇河特曲”。二人边吃边夸:“秦南仓是好地方,人文明,酒肉香”。痛饮畅谈了一会,如来叹道:“这里虽好,但不是久留之地,明天我就准备回去了。” 孔子酒兴正浓之时,便用筷子蘸酒浆在桌上写了个大大的“奠”子,站起来大声说:“你看这个字,待你吃饱喝足,我明天该送你回去了。”

如来发火了,大声吼道:“这个字的章思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你请我喝酒,又仗着有点学问,竟敢写个“奠”字来咒骂我!”

孔子嬉笑着说:“佛爷,你理会错了,这个字的意思是……”

“不管你怎么说,这个字是活人向死者致祭,你咒骂我是死人。”

孔子又饮了一口酒,摇头晃脑地说:“奠子是‘上西天’三个字连在一起的草写,将‘奠’字拆开是‘上西天’三个字也,佛爷是西天如来,便是你回去之路。”

如来这时会意过来,红着脸也饮了一口酒,“是也,是也,回去就是上西天也。”

从此以后,人们将“奠”字写在花圈上,是表示祝愿死者亡灵升天堂“上西天”的意思。

其实古代丧礼包含两大理路,一是对死者遗体(魄)的处理,二是对死者精神(魂)的处理。从下文的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柩,都是对遗体的处理;而此时开始的奠祭,则是奉事死者精神的开始。什么是奠祭呢?上古时期,人们将器物放在地上叫"奠"。丧礼中把作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称为奠祭,或者径称"奠"。

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祭祀呢?

第一,古人认为,尽管死者的灵魂已经离开体魄,但灵魂依然要享食,只要亲人摆上酒食,灵魂就会来附,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凭依之处;

第二,丧家遽逢大丧,哀痛欲绝,不免诸事仓促,所以祭祀的仪式也就因陋就简;

第三,古人以死者为鬼神,正式祭祀鬼神要立"尸",尸由未成年的孩子担任,在祭祀时代表受祭者。但死者新亡,家属一时不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不忍心马上就用鬼神之礼祭祀,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过的酒食端来,放在死者的右侧,含有依然侍奉他进餐的意思。

古人把从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统称为"奠"。治丧期间,凡是有新的仪节,或者遇有特殊的日子,都要举行奠祭,所以有始死奠、小殓奠、大殓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荐新奠、迁柩朝庙奠、祖奠、大遣奠等等的名目,下面择要介绍。

小敛奠是小敛时在室内进行的奠祭,祭品是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两端是牲的左右两髀,内侧是左右两肩,再向内是两胁,带有脊骨的肺放在最中间,牲肉都倒扣着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敛奠是大敛时进行的奠祭。祭席设在室内西南角,席面朝东。俎上的食物,鱼头朝左,鳍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条鱼;腊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设豆,最右边是盛菹的豆,左边是盛肉酱的豆,菹豆南边是盛栗脯的笾,栗东边是盛干肉的豆。豚俎在豆的东边,再往东是鱼俎。腊肉单独放在两俎的北边,醴、酒放在栗笾之南。朔奠或称朔月奠,是大敛后如果适逢朔(初一)而举行的祭祀。祭品是一只小猪、鱼和风干的兔肉,都放在俎上,此外还有醴、酒、菹、醢、黍、稷等。

陈设的位置是:盛肉酱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两豆之东,鱼俎又在其东,腊肉单独放在俎豆之北。盛黍稷的敦放在大敛时放笾的位置。醴、酒的位置与大敛时一样。牲肉上用巾遮盖。现代社会的火化相当于古代的落葬,追悼会一般在火化之前进行。生者将花圈放在死者遗体的周围,上面写着"奠"字,正是古代奠祭的孓遗。

上一篇:祖坟风水不好表现,怎么算不好
下一篇:农村院子大门风水讲究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