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笃相法》卷二(上)
64
2023-07-06
上篇
大贵之相有三:—曰声,曰神,曰气。盖声清则神清,神清则气清。验此三者,其形骨次之;是以古者方伎之妙,有闻人之声韵而知其必贵者,得之于神也;有察人之喜怒操守而知其必贵者,得之气也。故声欲响润而长,神欲精粹而藏,气欲舒缓而静,反此者不贵也。若夫有声而有神气不应,则其贵必迟;有神而气怯声破,则其贵不远;有气而神声慢,未可言贵也。此三者幽而难明,玄而难测,惟意所解,口莫能宣也。
中篇
成形而不可变,体具而不可移:大凡形体,惟在完满、隆厚、清润、崇重、平正、华秀,不贵则富也。若怪而粗,古而露,清而寒,秀而薄者,皆非美相也。古人论部位之法,以额、淮头、地角、左右颧为五岳;以眼、口、鼻、耳为四渎,-以上下分九州十二辰。由此观之,则一形之微,其所该也大,又乌可浅浅而论哉!
故上自天子,下自庶人,其五脏六腑、百骸九窍之形皆同,然其所以为形则异也。若辨析之,须于三停五行中,先观其要妙,次求其部位气色,左顾右盼,寻根揣本,则贵贱、贫富;吉凶、寿天灼然可见矣。
下篇
形、体、身、骨,相之根本也,气色+相之枝叶也。根本因则枝叶繁,根本枯则枝叶谢。论相所以先究形体、身骨而后气色也。
夫气舒则色畅,气恬则色静,气通则光润,华明见于色,此气色之善也。气偏则色焦;气滞则色枯,气蔽则憔悴暗黑,见于色,此皆气色之凶也。若夫形如枯木,心如死灰,淡然不与世俱,此汉至人之相,不可以气论也。
上篇
形以清、奇、古、怪者,须得神与气合。若神与气不爽,则孤露渎古、尘俗(怪)、寒薄、轻沈,非贵相也。得清如寒冰,奇如美玉,古如苍岩之老松,怪如泰山之盘石,杂之干万人中,见而异之者,乃清、奇、古、怪之贵相。凡有此相,必操修过人,功业隆重,声闻天下也。
形有五宽、五短…五慢、五露、五急、五藏:向谓五宽?曰气色,曰行坐,曰饮食,曰言语,曰喜怒,全此五者必远大。何谓五短?曰头,曰手,曰足,曰胫,曰身,全此孟者,中流之相也。何谓五慢?曰神,曰性,曰情,曰气,曰行,全此五者,寿而发于迟也。何谓五露?曰眉、耳、鼻、齿、眼, 全此五者,清烈孤贵异显之相也。何谓五藏?视藏神,言藏声,见藏色,思藏息,听藏气,全此五者,清贵远大之器也。 前此六说中,有可采,宜更致思,定有所得。五恶余:两眉短尖、眼常如泪,此为卒暴杀;鼻折,准头曲斜,羊视,此名自吊杀;目睛黄,动口不合唇,此为扛尸杀;肉横四—暴露不检,此名凶暴杀;眼中赤筋,反强视,此名闻之杀。苟有一焉,皆不能善终,常以此言为当也。
下篇
山川丽秀而气不同,此人之生其形性所以有厚薄、轻重、清浊之异也.故闽山清耸,人俗于骨;南水平而土薄,人俗于性,北土重厚,人俗于鼻;淮水泛浊,人俗于重;若宋人俗于口,蜀人俗于眼,鲁人俗干轩昂,江东江西人俗于色,如此之类者,*皆风土致异故也,论相而及此者,几于神乎。
唐举论相,不好言形而好论色,不好言声而好言气,余以为深意也。盖形声一定而不变所以易,色气屡变而不一所 以难。若唐云者,是故欲精其难能也。尝得渠所著《论气 色》之文:“夫人之气色皆发于心,萦于肺,触于肝,散于肾, 畅于脾。故气色光而神静血通、饮食流畅,喜之也;气色昏则心乱血滞、饮食胀逆,忧之也。喜忧之候,外见则浮如薄 云之日,内见则隐如圭璧之有瑕;或盈而惨舒,或发露藏;长者如丝,细者如毛,戚旧粟,长如麦,斜如倚竿,皆气色之现也。极致自力,彻旦而视之,忧喜足征矣。”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