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运六气,易发气候疾病和...
60
2023-07-06
2023年,辛丑年,从2023年阳历2月3日22点59分立春点正式进入牛年,按照多年来的惯例,江南易林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分析一下2023年的五运六气的情况。坦率来讲,五运六气的推算比较枯燥、繁琐,专业词语一堆。推算的原理是: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推算出来各种名目,然后查询引用黄帝内经上相应的原文来解释,类似于先计算索引然后查字典一样,所以分析出的结果是《黄帝内经》中的文言文原文。
如果你文言文基础不太好,理解起来可能有一点难度,不要问我是什么意思,大家自己能看懂多少就看懂多少吧,五运六气分析的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大气运,我们把握其大意就行了。想深入了解某个内容可以自行百度,但没有必要过分纠结。
2023年的五运六气分析中以下这段文字,江南易林感觉还比较应验,大家可以回顾一下:
上半年少阴司天,热气淫胜,则天气闷热,君火行其政令,热极则大雨将临,人们多胸中烦燥而热,咽干,右胁痞满,皮肤疼痛,寒热咳喘,由于火热甚而大雨至,唾血,便血,鼻出血,喷嚏,呕吐,小便变色,甚至疮疡浮肿,肩、背、臂、上臂及缺盆处疼痛,心痛,肺胀,腹大而满,气喘咳嗽,这些病的根本是在肺脏。如尺泽脉绝,就会死亡而不能救治。
以下是江南易林的分析的2023年五运六气内容: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胕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瘈,目视(盳盳),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注] 岁土太过, 六甲年也, 或岁水不及, 六辛年也。土太过, 则土恃强而乘水, 水不及, 则母弱而木衰没办法来制土, 而土也乘水。故土气盛则雨湿大行, 为土太过之化。在人则肾水受邪, 其为病, 四肢冷厥,腹中痛, 体重, 烦冤, 意不乐也。在天则有雨湿数至之变, 在地则有河衍涸泽生鱼之化。湿胜不巳而必衰, 衰则反被木乘, 有风雨大至,土崩鳞见于陆之复也, 故更见腹满, 溏泻, 肠鸣, 足痿瘈痛, 饮满之脾胃病也。太溪, 肾脉也, 肾水之脉绝而不至, 是为肾绝, 故曰主命难存也.
太阴湿土司天 左间少阳相火 右间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在泉 左间厥阴风木 右间阳明燥金
【主运】木(少角) 火(太徵) 土(少宫) 金(太商) 水(少羽) 【客运】水(少羽) 木(太角) 火(少徵) 土(太宫) 金(少商)
初运(木):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巳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午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午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未初四刻起。
初之气(大寒/惊蛰 01.20/03.20) 客气:厥阴风木 主气:厥阴风木 主客同气,气相得而合 二之气(春分/立夏 03.20/05.21) 客气:少阴君火 主气:少阴君火 主客同气,气相得而合 三之气(小满/小暑 05.21/07.22) 客气:太阴湿土 主气:少阳相火 主生客,气相得而合 四之气(大暑/白露 07.22/09.23) 客气:少阳相火 主气:太阴湿土 客生主,气相得而合 五之气(秋分/立冬 09.23/11.22) 客气:阳明燥金 主气:阳明燥金 主客同气,气相得而合 终之气(小雪/小寒 11.22/01.20) 客气:太阳寒水 主气:太阳寒水 主客同气,气相得而合 【运气特点】水运不及 太阴湿土司天 【运气合参】天刑(气克运,气盛运衰)
上半年太阴司天,湿气淫胜,则天空阴沉,乌云密布,雨水多反使草木枯槁。人们多患浮肿,骨痛阴痹,阴痹这种病按之不知痛处。腰脊头顶疼痛,时常眩晕,大便困难,阴气不能运化,饥饿也不远吃东西咳唾就会有血,心不安宁像悬空一样,这些病的根本是在肾脏。如太豁脉绝,就会死亡。 下半年太阳在泉的年份,寒气淫胜,天地间凝肃惨栗。人们多患少腹疼痛,牵引睾丸、腰脊,上冲心脘作痛,出血,咽痛,下巴颔肿。
凡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黔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萎。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腑肿、胸腹满。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腑肿。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岁宜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折,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