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照神应真经
48
2023-07-06
通玄真经
作者:(唐)徐灵府注
通玄真经卷第一
道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
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
地,禀受无形,原流泏泏,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
表之不盈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三光;山以
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之行;
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古者三皇,得道之统,立于中央,神与化游,
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墆,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物终始。风兴云蒸,
雷声雨降,并应无穷,已雕已琢,还复于朴。无为为之而合乎生死,无为言之
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乎和,有万不同而便乎生。和阴阳,节四时,调五行,
润乎草木,浸乎金石,禽兽硕大,毫毛润泽,鸟卵不败,兽胎不殰,父无丧子
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霓不见,盗贼不行,含德之所
致也。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万物恃之而生,莫知其德,恃之
而死,莫之能怨,收藏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受而不益贫;忽兮恍兮,不可为
象兮,恍兮忽兮,用不诎兮,窈兮冥兮,应化无形兮,遂兮通兮,不虚动兮,
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老子曰:大丈夫恬然无思,惔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
以阴阳为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以天为盖则无所不覆也,以地
为车则无所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所不使也,阴阳御之则无所不备也。是故疾
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照明天下者,执道之要,观无穷
之地。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救也,秉其要而
归之。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厉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
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
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老子曰: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因之;万物之化无不应也,
百事之变无不耦也。故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
道之形象也。虚无者道之舍也,平易者道之素也,清静者道之鉴也,柔弱者道
之用也。反者道之常也,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纯粹素朴者道之干也。
虚者中无载也,平者心无累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不与物杂,粹之至也,不忧不乐,德之至也。夫至人之
治也,弃其聪明,灭其文章,依道废智,与民同出乎公。约其所守,寡其所求,
去其诱慕,除其贵欲,捐其思虑。约其所守即察,寡其所求即得,故以中制外,
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牧之。中之得也,五藏宁,思虑平,筋骨劲强,耳
目聪明。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远者,往而复返。
老子曰: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理。贵忘乎势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
天下得我矣;乐忘乎富贵,而在乎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几于道矣。故曰:「至
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
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折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
而生有无之间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
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真人者,大己而小天下,贵治身而贱治人,不以
物滑和,不以欲乱情,隐其名姓,有道则隐,无道则见,为无为,事无事,知
不知也,怀天道,包天心,嘘吸阴阳,吐故纳新,与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刚
柔卷舒,与阴阳俯仰,与天同心,与道同体;无所乐,无所苦,无所喜,无所
怒,万物玄同,无非无是。夫形伤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究而神杜,神伤于喜
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故真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是以
其寝不梦,觉而无忧。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
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容,道将为汝居。瞳子,若新生之犊,而无
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
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曰:夫事生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无常之行。故「道可道,非常道
也,名可名,非常名也。」书者言之所生也,言出于智,智者不知,非常道也;
名可名,非藏书者也。「多闻数穷,不如守中」,「绝学无忧」,「绝圣弃智,民
利百倍」。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害也;物至而应,智之动也;
智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智怵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是
故圣人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内不夫情,故通于道者,反于清静,空于物者,
终于无为。以恬养智,以漠合神,即乎无垠,循天者与道游也,随人者与俗交
也;故圣人不以事滑天,不以欲乱情,不谋而当,不言而信,不虑而得,不为
而成。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人不害,天下归之,奸邪畏之,以其无争于
万物也,故莫敢与之争。
老子曰:夫人从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国则乱,以治身则秽,故不闻
道者,无以反其性,不通物者,不能清静。原人之性无邪秽,久湛于物即易,
易而忘其本即合于其若性。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
唯圣人能遗物反己。是故圣人不以智役物,不以欲滑和,其为乐不忻忻,其于
忧不惋惋,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倾。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称圣德
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少,所以然
者,掔于物而系于俗。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
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清静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虚无恬无形大,
有形细,无形多,有形少,无形强,有形弱,无形实,有形虚。有形者遂事也,
无形者作始也,遂事者成器也,作始者朴也。有形则有声,无形则无声,有形
产于无形,故无形者有形之始也。广厚有名,有名者贵全也;俭薄无名,无名
者贱轻也;殷富有名,有名尊宠也;贫寡无名,无名卑弱也;雄牡有名,有名
者章明也;雌牝无名,无名者隐约也;有余者有名,有名者高贤也;不足者无
名,无名者任下也。有功即有名,无功即无名,有名产于无名,无名者有名之
母也,天之道有无相生也,难易相成也。是以圣人执道,虚静微妙以成其德,
故有道即有德,有德即有功,有功即有名,有名即复于道,功名长久,终身无
咎,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功成而不有,
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为用。古民童蒙,不知东西,貌不离情,言不出行,行
出无容,言而不文,其衣致,神德不全于身者,不知何远之能坏,欲害之心忘
乎中者,即饥虎可尾也,而况于人?体道者佚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夫法
刻刑诛者,非帝王之业也,棰策繁用者,非致远之御也,好憎繁多,祸乃相随,
故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所因也,其禁诛非所为也,所守也,故能因则大,作即
细,能守则固,为即败。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心而不明,以智虑为治者,苦
心而无功,任一人之材,难以至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循道理之数,
因天地之然,即六合不足均也,听失于非誉,目淫于彩女,礼亶不足以放爱,
诚心可以怀远,故兵莫憯乎志,镆?为下寇,莫大于阴阳,而枹鼓为细,所谓
大寇伏尸不言节,中寇藏于山,小寇遁于民间。故曰民多智能,奇物滋起,法
令滋章,盗贼多有去彼取此,天殃不起。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
国之德,愉者万物之祖也,三者行则沦于无形。无形者,一之谓也,一者,无
心合于天下也。布德不溉,用之不勤,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形而有形生焉,
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于无,实生于虚。
音之数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数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色之数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
定矣,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故一之理,施于四海,一
之嘏,察于天地,其全也、敦兮其若朴,其散也、浑兮其若浊,浊而徐清,冲
而徐盈,淡然若大海,汜兮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
老子曰:万物之摠,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故圣人一度循轨,
不变其故,不易其常,放准循绳,曲因其常。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
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生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焦心,疾乃成积,人能除此五者,即合于神明。神
明者,得其内,得其内者,五藏宁,思虑平,耳目聪明,筋骨劲强,疏达而不
悖,坚强而不匮,无所太过,无所不逮。天下莫柔弱于水,水为道也,广不可
极,深不可测,长极无穷,远沦无涯,息耗减益,过于不訾,上天为雨露,下
地为润泽,万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苞群生而无私好,泽及蚑蛲而不
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不可得而穷极,微不可得而把握,
击之不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灼之不熏,淖约流循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
强沦天下,有余不足,任天下取与,禀受万物而无所先后,无私无公,与天地
洪同,是谓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者,以其卓约润滑也,故曰:「天下之
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夫无形者,物之太祖,无音者,类
之太宗,真人者,通于灵府,与造化者为人,执玄德于心,而化驰如神。是故
不道之道,芒乎大哉,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其唯心行也。万物有所生而独
如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守其门,故能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
不知。
老子曰:夫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志弱者柔毳安静,藏于不
取,行于不能,淡然无为,动不失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力无不胜敌无不陵,应化揆时,莫能害
之。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柔即刚,积弱即强,观其所积,
以知存亡。强胜不若己者,至于若己者而格,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故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毙,故「柔弱者生之干也,
坚强者死之徒。」先唱者穷之路,后动者达之原。夫执道以耦变,先亦制后,
后亦制先,何即不失所以制人,人亦不能制也。所谓后者,调其数而合其时,
时之变则,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日回月周,时不与人游,故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故圣人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
功,守清道,拘雌节,因循而应变,常后而不先,柔弱以静,安徐以定,大坚
固不能与争也。
老子曰:机械之心藏于中,即纯白之不粹。其衣暖而无彩,其兵钝而无刃,
行蹎蹎。视瞑瞑,立井而饮,耕田而食,不布施,不求德,高下不相倾,长短
不相形,风齐于俗可随也,事周于能易为也,矜伪以惑世,轲行以迷众,圣人
不以为俗。
通玄真经卷第二
精诚老子曰: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列星朗,阴阳和,非有为焉,
正其道而物自然。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
和,万物生矣。夫道者,藏精于内,栖神于心,静漠恬惔,悦穆胸中,廓然无
形,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逸民,无劳役,无怨刑,
天下莫不仰上之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推
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故赏善罚暴者,正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诚也。令
虽明不能独行,必待精诚,故摠道以被民弗从者,精诚弗包也。
老子曰:天设日月,列星辰,张四时,调阴阳。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
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万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
丧而万物亡。此谓神明。是故圣人象之,其起福也,不见其所以而福起;其除
祸也,不见其所由而祸除。稽之不得,察之不虚,日计不足,岁计有余,寂然
无声,一言而大动天下,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故精诚内形,气动于天,景星见,
黄龙下,凤皇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波涌;逆天暴物,即日月
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昼明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天之与人,有
以相通,故国之沮亡也,天文变,世或乱,虹霓见,万物有以相连,精气有以
相薄,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强力致也。故大人与天地合德,
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不下堂
而行四海,变易习俗,民化迁善,若生诸己,能以神化者也。
老子曰:夫人道者,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乎天,若乃未
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死生同域,不可胁凌,又况官天地,怀万物,返造
化,含至和,而已未尝死者也。精诚形乎内,而外喻于人心,此不传之道也。
圣人在上,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故不言之教,芒乎大哉!君臣乖心,倍谲
见于天,神气相应,微矣,此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夫召远者使无为焉,
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能有之,却走马以粪,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
坐驰陆沉。天道无私就也,无私去也,能者有余,诎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
者凶。是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同乎大和而持自然应者,为能有之。
老子曰:夫道之与德,若围之与革,远之即近,近之即?,稽之不得,察
之不虚。是故圣人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不物而不伤。其得之也,乃失
之也,其失之也,乃得之也,故通于大和者,暗若醇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若未
始出其宗,是谓大通,此假不用能成其用也。
老子曰:昔黄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
历之数,别男女,明上下,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
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让
畔,道不拾遗,市不预贾,故于此时,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丰
昌,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虙牺氏之王天下,枕方寝绳,杀秋约冬,负方
州,抱员天,阴阳所拥沉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其民童
蒙不知西东,视瞑瞑,行蹎蹎,侗然自得,莫知其所由,浮游泛然,不知所本,
罔养不知所如往,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功揆天地。
至黄帝要缪乎太祖之下,然而不章其功,不扬其名,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
固然,何即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老子曰: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立,身不宁,是非无所
形,是故有真人而后有真智,其所持者不明,何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与?积惠
重货,使万民欣欣,人乐其生者,仁也;举大功,显令名,体君臣,正上下,
明亲疏,存危国,继绝世,立无后者,义也;闭九窍,藏志意,弃聪明,反无
识,芒然仿佯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含阴吐阳而与万物同和者,德也。
是故道散而为德,德溢而为仁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矣。
老子曰:神越者言华,德荡者行伪,至精芒乎中,而言行观乎外,此不免
以身役物也。精有愁尽而行无穷极,所守不定而外淫于世俗之风,是故圣人内
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知九窍四支之宜,而游乎精神之和,此圣人之游也。
老子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行于无
门,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拘于世,不系于俗。故圣人所以动天下者,真人
不过,贤人所以矫世者,圣人不观。夫人拘于世俗,必形系而神泄,故不免于
别,使我可拘系者,必其命有在外者。
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
以时,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养民以公,威
厉以诚,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
此圣人之思也。夫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功而无让,民贫苦而分争生,事力劳
而无功,智诈萌生,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夫水浊者鱼噞,政苛者
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
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
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
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
老子曰:精神越于外,智虑荡于内者,不能治形,神之所用者远,则所遗
者近。故「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此言精诚发于内,神气动于天也。
老子曰: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之使,极自然至精之感,弗
召自来,不去而往,窈窈冥冥,不知所为者而功自成,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
命,其于治难矣。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乎言者也,师旷瞽而为
太宰,晋国无乱政,有贵乎见者也。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为师也,
民之化上,不从其言从其所行,故人君好勇,弗使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必有
劫杀之乱矣。人君好色,弗使风议而国家昏乱,其积至于淫泆之难,故圣人精
诚别于内,好憎明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指。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
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精至为神,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
故君子者,其犹射者也,于此毫末,于彼寻丈矣!故理人者,慎所以感之。
老子曰:悬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诚心不抱,故听其音则知其风,观
其乐即知其俗,见其俗即知其化。夫抱真效诚者,感动天地,神逾方外,令行
禁止,诚通其道而达其意,虽无一言,天下万民、禽兽、鬼神与之变化。故太
上神化,其次使不得为非,其下赏贤而罚暴。
老子曰:大道无为,无为即无有,无有者不居也,不居者即处无形,无形
者不动,不动者无言也,无言者即静而无声无形,无声无形者,视之不见,听
之不闻,是谓微妙,是谓至神,「绵绵若存」,「是谓天地根。」道无声,故圣人
强为之形,以一句为名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始,天子以天地为品,
以万物为资,功德至大,势名至贵,二德之美与天地配,故不可不轨大道以为
天下母。
老子曰:振穷补急则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
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智,寝说
而不言天下莫知贵其不言者,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着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皆其粗也。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
异路而同归,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摠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
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
于□呼,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圣人在上,民化
如神,情以先之,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殊也。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
爱之愈笃者,情也。故言之用者变,变乎小哉,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信,
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以求名也,恩心藏于中而不违其难也。
君子之憯怛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
也,舍近期远,塞矣。故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
利人。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唱而不和,意而不载,中必有
不合者也。不下席而匡天下者,求诸己也,故说之所不至者,容貌至焉,容貌
所不至者,感忽至焉,感乎心发而成形,精之至者可形接,不可以照期。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伎能虽多,不如寡言。害众着倕而
使断其指,以期大巧之不可为也,故匠人智为,不以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
必杜而后开。
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
人也。故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夫歌者乐
之微,哭者哀之效也,愔于中,发于外,故在所以感之矣。圣人之心,日夜不
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矣。
老子曰:人无为而治,有为也即伤。无为而治者,为无为,为者不能无为
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人无言而神,有言即伤。无言乏神者,载无言,
则伤有神之神者。
文子曰:名可强立,功可强成。昔南荣畴耻圣道而独亡于己,南见老子,
受教一言,精神晓灵,屯闵修达,勤苦十日不食,如享太牢,是以明照海内,
名立后世,智略天地,察分秋毫,称誉华语,至今不休,此谓名可强立也。故
田者不强,囷仓不满,官御不励,诚心不精,将相不强,功烈不成,王侯懈怠,
泛世无名。至人潜行,譬犹雷霆之藏也,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进退无难,
无所不通。夫至人精诚内形,德流四方,见天下有利也,喜而不忘,天下有害
也,忧若有丧。夫「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故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圣人之法,始于不可见,终
于不可及,处于不倾之地,积于不尽之仓,载于不竭之府。出令如流水之原,
使民于不争之官,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
不可复。」大人行可说之政,而人莫不顺其命,命顺则从,小而致大,命逆则
以善为害,以成为败。夫所谓大丈夫者,内强而外明,内强如天地,外明如日
月,天地无不覆载,日月无不照明。大人以善示人,不变其故,不易其常,天
下听令,如草从风。政失于春,岁星盈缩,不居其常;政失于夏,荧惑逆行;
政失于秋,太白不当,出入无常;政失于冬,辰星不效其乡,四时失政,镇星
摇荡,日月见谪,五星悖乱,彗星出。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时,秋
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国家宁康。
通玄真经卷第三
九守老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浑而为一,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
微为天,离而为四时,分而为阴阳,精气为人,粗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
生。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故圣人
法天顺地,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
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逆之死,顺之生,故静漠者神明之宅,虚无者道之
所居。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骨骸者所禀于地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曰:人受天地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血脉,三月而?,四月而胎,
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骸已
成,五藏乃形,肝主目,肾主耳,脾主舌,肺主鼻,胆主口,外为表,中为里,
头员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
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有取与喜怒,胆为云,肺为气,脾为风,
肾为雨,肝为雷,人与天地相类,而心为之主。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
日月失行,薄蚀无光,风雨非时,毁折生灾,五星失行,州国受其殃。天地之
道,至闳以大,尚由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何能久熏而不息?精神何
能驰骋而不乏?是故圣人守内而不失外。夫血气者人之华也,五藏者人之精也,
血气专乎内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寡,嗜欲寡则耳目清而听视聪达,听视
聪达谓之明。五藏能属于心而无离,则气意胜而行不僻,精神盛而气不散,以
听无不闻,以视无不见,以为无不成,患祸无由入,哀气不能袭,故所求多者
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血气者五藏之使候,故耳目
淫于声色,即五藏动摇而不定,血气滔荡而不休,精神驰骋而不守,祸福之至
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故圣人爱而不越。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
意气无失清静而少嗜欲,五藏便宁,精神内守形骸而不越,即观乎往世之外,
来事之内,祸福之间何足见也,故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以言精神不可使外
淫也,故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音入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生创,
趣舍滑心,使行飞扬。故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不疾去之,则志气日
耗。夫人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生生之厚,夫唯无以生为者,即所以得长生,
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摠而为一,能知一即无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即无一之能
知也。吾处天下亦为一物,而物亦物也,物之与物,何以相物,欲生不可事也,
憎死不可辞也,贱之不可憎也,贵之不可喜也,因其资而宁之,弗敢极弗敢极
也,即至乐极也。
守虚老子曰:所谓圣人者,因时而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夫哀乐者德之
邪,好憎者心之累,喜怒者道之过,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即与阴合
德,动即与阳同波,故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形劳而不休即蹶,精用
而不已则竭,是以圣人遵之不敢越也。以无应有,必究其理,以虚受实,必穷
其节,恬愉虚静,以终其命,无所?,无所亲,抱德炀和,以顺于天,与道为
际,与德为邻,不为福始,不为祸先,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神。神则以求无
不待也,以为无不成也。
守无老子曰:轻天下即神无累,细万物即心不惑,齐生死则意不慑,同变
化则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桡之柱,行无关之途,禀不竭之府,学不死之师,无
往而不遂,无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
夫为义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可正以义,不可悬以利,君子死义,不可
以富贵留也,为义者不可以死亡恐也,又况于无为者乎!无为者即无累,无累
之人,以天下为影柱,上观至人之伦,深原道德之意,下考世俗之行,乃足以
羞也,夫无以天下为者,学之建鼓也。
守平老子曰:尊势厚利,人之所贪,比之身则贱,故圣人食足以充虚接气,
衣足以盖形御寒,适情辞余,不贪得,不多积,清目不视,静耳不听,闭口不
言,委心不虑,弃聪明,反太素,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憎,是谓大通,除秽
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何为而不成。知养生之和者,即不可悬以利,通内外
之符者,不可诱以势,无外之外,至大,无内之内,至贵,能知大贵,何往不
遂。
守易老子曰:古之为道者,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
贱,安德而忘贫。性有不欲,无欲而不得,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无益于性
者不以累德,不便于生者不以滑和。不纵身肆意而制度,可以为天下仪,量腹
而食,制形而衣,容身而居,适情而行,余天下而不有,委万物而不利,岂为
贫富贵贱失其性命哉!永若然者,可谓能体道矣。
守清老子曰:人受气于天者,耳目之于声色也,鼻口之于芳臭也,肌肤之
于寒温也,其情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为君子,或为小人,所以为制者异。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人莫鉴于流潦而鉴
于澄水,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故用之者必假于不用也。
夫鉴明者则尘垢不污也,神清者嗜欲不误也,故心有所至,则神慨然在之,反
之于虚,则消躁藏息矣,此圣人之游。故治天下者,必达性命之情而后可也。
守真老子曰: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
贪污之心无由生也,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也,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
行求之,诚达性命之情,仁义因附。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淡
然无事,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
此真人之游也。夫生生者不生,化化者不化,不达此道者,虽知统天地,明照
日月,辩解连环,辞润金石,犹无益于天下也,故圣人不失所守。
守静老子曰:静漠恬惔,所以养生也,和愉虚无,所以据德也,外不乱内
即性得其宜,静不动和即德安其位,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能体道矣。
若然者,血脉无郁滞,五藏无积气,祸福不能矫滑,非誉不能尘垢,非有其世,
孰能济焉,有其才不遇其时,身犹不能脱,又况无道乎。夫目察秋毫之末者,
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金玉之音者,目不见太山之形,故小有所志,则大有所
忘。今万物之来,擢拔吾生,攓取吾精,若泉原也,虽欲勿禀,其可得乎?今
盆水若清之经日,乃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即不能见方圆也,人之精神难
清而易浊,犹盆水也。
守法老子曰:上圣法天,其次尚贤,其下任臣,任臣者危亡之道也,尚贤
者痴惑之原也,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虚静为王,虚无不受,静无不持,知虚
静之道,乃能终始,故圣人以静为治,以动为乱,故曰勿挠勿缨,万物将自清,
勿惊勿骇,万物将自理,是谓天道也。
守弱老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国为家,以万物为畜,怀天下之大,有万
物之多,即气实而志骄,大者用兵侵小,小者倨傲凌下,用心奢广,譬犹飘风
暴雨,不可长久。是以圣人以道镇之,执一无为而不损冲气,见小守柔,退而
勿有,法于江海,江海不为,故功名自化,弗强,故能成其王,为天下牝,故
能神不死,自爱,故能成其贵,万乘之势,以万物为功名,权任至重,不可自
轻,自轻则功名不成。夫道,大以小而成,多以少为主,故圣人以道邪天下,
柔弱微妙者见小也,俭啬损缺者见少也,见小故能成其大,见少故能成其美。
天之道,抑高而举下,损有余奉不足,江海处地之不足,故天下归之奉之,圣
人卑谦,清静辞让者见下也,虚心无有者见不足也,见下故能致其高,见不足
故能成其贤,矜者不立,奢者不长,强梁者死,满溢者亡,飘风暴雨不终日,
小谷不能须臾盈,飘风暴雨行强梁之气,故不能久而灭,小谷处强梁之地,故
不得不夺,是以圣人执雌牝,去奢骄,不敢行强梁之气,执雌牝,故能立其雄
牡,不敢奢骄,故能长久。
老子曰:天道极即反,盈即损,日月是也。圣人日损而冲气不敢自满,日
进以牝,功德不衰,天道然也,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恶下,好得而恶亡,好利而
恶病,好尊而恶卑,好贵而恶贱,众人为之,故不能成,执之,故不能得。是
以圣人法天,弗为而成,弗执而得,与人同情而异道,故能长久。故三皇五帝
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则衰,日中则移,月满则
亏,乐终而悲,是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力勇毅守以畏,富
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
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老子曰:圣人与阴俱闲,与阳俱开,能至于无乐也,即无不乐也,无不乐
即至乐极矣。是以内乐外,不以外乐内,故有自乐也,即有自志贵乎天下,所
以然者,因而为天下之要也。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身,身得则
万物备矣。故达于心术之论者,即嗜欲好憎外矣,是故无所喜,无所怒,无所
乐,无所苦,万物玄同,无非无是。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不待势
而尊,不须财而富,不须力而强,不利货财,不贪世名,不以贵为安,不以贱
为危,形神气志各居其宜。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其位即三者伤矣,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其生贪
叨多欲之人,莫宜乎势利,诱慕乎名位,几以过人之知,位高于世,即精神日
耗以远,久淫而不还,形闲中拒,即无由入矣,是以时有盲忘自失之患。夫精
神志气者,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以老,是故圣人持养其神,和弱其气,平
夷其形,而与道浮沉,如此则万物之化无不偶也,百事之变无不应也。
守朴老子曰:所谓真人者,性合乎道也。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治其内
不治其外,明白太素,无为而复朴,体本抱神,以游天地之根,芒然仿佯尘垢
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机械智巧,不载于心,审于无假,不与物迁,见事之
化,而守其宗,心意专于内,通达祸福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不学
而知,弗视而见,弗为而成,弗治而辩,感而应,迫而动,不得已而往,如光
之耀,如影之效,以道为循,有待而然,廓然而虚,清静而无,以千生为一化,
以万异为一宗。有精而不使,有神而不用,守大浑之朴,立至精之中,其寝不
梦,其智不萌,其动无形,其静无体,存而若亡,生而若死,出入无间,役使
鬼神,精神之所能登假千道。使精神畅达而不失于元,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
即是合而生时于心者也。故形有靡而神未尝化,以不化应化,千变万转而未始
有极,化者复归于无形也,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俱生者未尝化其所化者即化,
此真人之游纯粹素道。
通玄真经卷第四
符言老子曰: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
包裹天地而无表里,洞同覆盖而无所?,是故体道者,不怒不喜,其坐无虑,
寝而不梦,见物而名,事至而应。
老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见誉而为善,
立而为贤,即治不顺理而事不顺时,治不顺理则多责,事不顺时则无功,妄为
要中,功成不足以塞责,事败足以灭身。
老子曰: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智主。藏于无形,行于无
怠,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始于无形,动于不得已,欲福先无祸,欲利先远害。
故无为而宁者,失其所宁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
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剥,其角美者身必杀,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华荣之言后为愆,石有玉伤其山,黔首之患固在言。
老子曰:时之行动以从,不知道者福为祸。天为盖,地为轸,善用道者终
无尽,地为轸,天为盖,善用道者终无害。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无不称,
故「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
老子曰: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剥,木生虫,还自食,人生事,还自贼。
夫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
祸。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
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
老子曰:一言不可穷也,二言天下宗也,三言诸侯雄也,四言天下双也。
贞信则不可穷,道德则天下宗,举贤德,诸侯雄,恶少爱众天下双。
老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饮食不节,简贱其身,病共杀之,乐得无已,
好求不止,刑共杀之,以寡犯众,以弱凌强,兵共杀之。
老子曰: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
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者,即知其所以来矣。
老子曰: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即治道通矣。原天命即不惑
祸福,治心术即不妄喜怒,理好憎即不贪无用,适情性即欲不过节。不惑祸福
即动静顺,理不妄喜怒即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即不以欲害性,欲不过节即养生
知足,凡此四者,不求于外,不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老子曰:不求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不
能使祸无至,信己之不智,而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让。祸之至非己之所生,
故穷而不忧,福之来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是故闲居而心乐,无为而治。
老子曰: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以未有,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修
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者未免于无非,而
急求名者必銼,故福莫大于无祸,利莫大于不丧。故「物或益之而损,损之而
益」。道不可以劝就利者,而可以安神避害,故尝无祸不尝有福,尝无罪不尝
有功。道曰芒芒昧昧,从天之威,与天同气无思虑也,无设储也,来者不迎,
去者不将,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处众枉,不失其直,与天下并流,不
离其域,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不专己,循天之理,不豫谋,
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内无奇福,外无奇祸,故祸
福不生,焉有人贼。故至德言同赂,事同福,上下一心,无歧道旁见者,退章
于邪,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
老子曰:为善即劝,为不善即观,劝即生责,观即生患,故道不可以进而
求名,可以退而修身。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知见求誉,治随自然,己无所
与,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无通,有智而无为与无智同功,有
能而无事与无能同德,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达而人才灭矣。人与道
不两明,人爱名即不用道,道胜人即名息,道息人名章即危亡。
老子曰:使信士分财,不如定分而探筹,何则?有心者之于平,不如无心
者。使廉士守财,不如闭户而全封,以为有欲者之于廉,不如无欲者也。人举
其疵则怨,鉴见其丑则自喜,人能接物而不与己,则免于累矣。
老子曰:凡事人者,非以宝币,必以卑辞。币单而欲不厌,卑体免辞,论
说而交不结,约束誓盟,约定而反先日,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术。
修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即
为饰者不伐无罪,为利者不攻难得,此必全之道,必利之理。
老子曰:圣人不胜其心,众人不胜其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
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推于滋味,淫于声色,发
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起一
废,故圣人捐欲而从性。目好色,耳好声,鼻好香,口好味,合而说之,不离
利害,嗜欲也,耳目鼻口不知所欲,皆心为之制,各得其所,由此观之,欲不
可胜亦明矣。
老子曰:治身养性者,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内在己者得,
而邪气无由入。饰其外,伤其内,扶其情者害其神,见其文者蔽其真,无须臾
忘为贤者,必困其性,百步之中忘其为容者,必累其形,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
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老子曰:天有明不忧民之晦也,地有财不忧民之贫也,至德道者若丘山,
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直己而足物,不为人赐,用之者亦不受其德,故安而
能久。天地无与也,故无夺也,无德也,无怨也。善怒者必多怨,善与者必善
夺,唯随天地之自然而能胜理。故誉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利为害始,
福为祸先,不求利即无害,不求福即无祸,身以全为常,富贵其寄也。
老子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服不杂,行不观,通而不华,穷而
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辱,异而不怪,同用无以名之,是谓大通。
老子曰:道者直己而待命,时之至不可迎而反也,时之去不可足而援也,
故圣人不进而求,不退而让,随时三年,时去我走,去时三年,时在我后,无
去无就,中立其所。天道无亲,唯德是与,福之至非己之所求,故不伐其功,
祸之来非己之所生,故不悔其行,中心其恬,不累其德,狗吠不惊,自信其情,
诚无非分,故信道者不惑,知命者不忧。帝王之崩藏骸于野,其祭也祀之于明
堂,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形则从,形胜神则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大
通。
老子曰:古之存己者,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志,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
心,是以谦而能乐,静而能淡。以数筭之寿,忧天下之乱,犹忧河水之涸,泣
而益之也,故不忧天下之乱,而乐其身治者,可与言道矣。
老子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人怨之。夫爵
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禄益厚者施益博,修此三者怨不作,故贵以
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曰: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人于所也。既闻其聋,人道不
通,故有闻聋之病者,莫知事通,岂独形骸有暗聋哉!心并有之。塞也,莫知
所通,此暗聋之类也。夫道之为宗也,有形者皆生焉,其为亲也亦戚矣,飨谷
食气者皆寿焉,其为君也亦惠矣,诸智者学焉,其为师也亦明矣。人皆以无用
害有用,故知不博而日不足,以博弈之日问道,闻见深矣,问与不问,犹暗聋
之比于人也。
老子曰: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德在与不在来,是以圣人之欲贵于
人者,先贵于人,欲尊于人者,先尊于人,欲胜人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
自卑,故贵贱尊卑,道以制之。夫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
乐推而不猒,戴而不重,此德重有余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取,后之为先,即
几于道矣。
老子曰:德少而宠多者讥,才下而位高者危,无大功而有厚禄者微,故物
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众人皆知利利,而不知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
利之为病。故再实之木其根必伤,掘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为害,天之
道也。
老子曰:小人从事曰苟得,君子曰苟义。为善者,非求名者也,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所求者同,所极者异,故动有益则损随之。言无常是,
行无常宜者,小人也;察于一事,通于一能,中人也;兼覆而并有之,技能而
才使之者,圣人也。
老子曰:生所假也,死所归也,故世治即以义卫身,世乱即以身卫义,死
之日,行之终也,故君子慎一用之而已矣。故生受于天也,命所遭于时也,有
其才不遇其世,天也,求之有道,得之在命。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
而为非而未必免于祸,故君子逢时即进,得之以义,何幸之有!不时即退,让
之以礼,何不幸之有!故虽处贫贱而犹不悔者,得其所贵也。
老子曰: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乱在于
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心治则交让,心乱则交争,让则有德,争则
生贼,有德则气顺,贼生则气逆,气顺则自损以奉人,气逆则损人以自奉,二
气者可道已而制也。天之道其犹响之报声也,德积则福生,祸积则怨生,官败
于官茂,孝衰于妻子,患生于忧解,病甚于且愈,故「慎终如始,无败事也。」
老子曰:举枉与直,如何不得,举直与枉,勿与遂往,所谓同污而异泥者。
老子曰:圣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不和利害之所在。道悬天,物布地,
和在人,人主不和即天气不下,地气不上,阴阳不调,风雨不时,人民疾饥。
老子曰: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得隋侯之珠,不如得事之所由,
得和氏之璧,不如得事之所适。天下虽大,好用兵者亡,国虽安,好战者危,
故「小国寡民,使有阡陌之器而勿用。」
老子曰:能成霸王者,必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
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自得者,必
柔弱者已。能胜不如己者,至于若己者而挌,柔胜出于若己者,其事不可度,
故能众不胜成大胜者也。
通玄真经卷第五
道德文子问道。老子曰: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
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明,不深不达。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
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
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不能尽其精,即行
之不成。凡听之理,虚心清静,损气无盛,无思无虑,目无妄视,耳无苟听,
尊精积稽,内意盈并,既以得之,必固守之,必长久之。夫道者,原产有始,
始于柔弱,成于刚强,始于短寡,成于众长,十围之木始于把,百仞之台始于
下,此天之道也。圣人法之,卑者所以自下,退者所以自后,俭者所以自小,
损之所以自少,卑则尊,退则先,俭则广,损则大,此天道所成也。夫道者,
德之元,大之根,福之门,万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待之而宁。夫道,无为
无形,内以修身,外以治人,功成事立,与天为邻,无为而无不为,莫知其情,
莫知其真,其中有信。天子有道则天下服,长有社稷,公侯有道则人民和睦,
不失其国,士庶有道则全其身,保其亲,强大有道,不战而克,小弱有道,不
争而得,举事有道,功成得福,君臣有道则忠惠,父子有道则慈孝,士庶有道
则相爱,故有道则知,无道则苛。由是观之,道之于人,无所不宜也。夫道者,
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尽行之天下服,服则怀之,故帝者,天下之适
也,王者,天下之往也,天下不适不往,不可谓帝王。故帝王不得人不能成,
得人失道亦不能守。夫失道者,奢泰骄佚,慢倨矜傲,见余自显自明,执雄坚
强,作难结怨,为兵主,为乱首,小人行之,身受大殃,大人行之,国家灭亡,
浅及其身,深及子孙,夫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天道然也。
老子曰:天行道者,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击之不中,夫刺之不入,
击之不中,而犹辱也,未若使人虽勇不能刺,虽巧不能击。夫不敢者,非无其
意也,未若本无其意,夫无其意者,未有受利害之心也,不若使天下丈夫女子
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若然者,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是,天下莫不愿安利之。
故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文子问德。老子曰:畜之养之,遂之长之,兼利无怿,与天地合,此之谓
德。何谓仁?曰:为上不矜其功,为下不羞其病,大不矜,小不偷,兼爱无私,
久而不衰,此之谓仁也。何谓义?曰:为上则辅弱,为下则守节,达不肆意,
穷不易操,一度顺理,不私枉桡,此之谓义也。何谓礼?曰:为上则恭严,为
下则卑敬,退让守柔,为天下雌,立于不敢,设于不能,此之谓礼也。故修其
德则下从令,修其仁则下不争,修其义则下平正,修其礼则下尊敬,四者既修,
国家安宁。故物生者道也,长者德也,爱者仁也,正者义也,敬者礼也。不畜
不养,不能遂长,不慈不爱,不能成遂,不正不匡,不能久长,不敬不宠,不
能贵重。故德者民之所贵也,仁者民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
敬也,此四者,文之顺也,圣人之所以御万物也。君子无德则下怨,无仁则下
争,无义则下暴,无礼则下乱,四经不立,谓之无道,无道不亡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至德之世,贾便其市,农乐其野,大夫安其职,处士修其道,人
民乐其业,是以风雨不毁折,草木不夭无,河出图,洛出书。及世之衰也,赋
敛无度,杀戮无止,刑谏者,杀贤士,是以山崩川涸,蠕动不息,野无百蔬。
故世治则愚者不得独乱,世乱则贤者不能独治,圣人和愉宁静,生也,至德道
行,命也,故生遭命而后能行,命得时而后能明,必有其世而后有其人。
文子问圣智。老子曰:闻而知之,圣也,见而知之,智也。圣人尝闻祸福
所生而择其道,智者尝见祸福成形而择其行,圣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祸福所生,
智者先见成形,故知祸福之门。闻未生圣也,先见成形智也,无闻见者,愚迷。
老子曰:君好义则信时而任己,秉智而用惠,物博智浅,以浅赡博,未之
有也。独任其智,失必多矣,好智,穷术也,好勇,危亡之道也,好与则无定
分,上之分不定,则下之望无息,若多敛则与民为雠,少取而多与,其数无有,
故好与,来怨之道也。由是观之,财不足任,道术可因明矣。
文子问曰:古之王者,以道邪天下,为之奈何?老子曰:执一无为,因天
地与之变化,「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执
一者,见小也,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处大,
满而不溢,居高,贵而无骄,处大不溢,盈而不亏,居上不骄,高而不危,盈
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富贵不离其身,禄及子孙,
古之王道其于此矣。
老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义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
以一之。君执一即治,无常即乱,君道者,非所以有为也,所以无为也,智者
不以德为事,勇者不以力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惠,可谓一矣。一也者,无适之
道也,万物之本也。君数易法,国数易君,人以其位达其好憎,下之任惧不可
胜理,故君失一,其乱甚于无君也,君必执一而后能群矣。
文子问曰:王道有几?老子曰:一而已矣。
文子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
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诛暴
救弱谓之义,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争小故不胜其心谓之忿,利人土
地,欲人财货谓之贪,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于敌国者谓之骄。
义兵王,应兵胜,恣兵败,贪兵死,骄兵灭,此天道也。
老子曰:释道而任智者危,弃数而用才者困,故守分循理,失之不忧,得
之不喜。成者非所为,得者非所求,入者有受而无取,出者有授而无与,因春
而生,因秋而杀,所生不德,所杀不怨,则几于道矣。文子问曰:王者得其欢
心,为之奈何?老子曰:若江海即是也,「淡兮无味,用之不既」,先小而后大。
「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后之」,天下必效其欢爱,
进其仁义,而无苛气,「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众不害,天下乐推而不厌,」虽
绝国殊俗,蜎飞蠕动,莫不亲,无之而不通,无往而不遂,「故为天下贵。」
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圣人者,应时权
变,见形施宜,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论世立法,随时举事。上古之王,
法度不同,非古相返也,时务异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
与化推移。圣人法之可观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其言可听也,其所以言不
可形也。三皇五帝轻天下,细万物,齐死生,同变化,抱道推诚,以镜万物之
情,上与道为友,下与化为人。今欲学其道,不得清明,玄圣守其法籍,行其
宪令,必不能以为治矣。
文子问政。老子曰:御之以道,养之以德,无示以贤,无加以力,损而执
一,无处可利,无见可欲,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无矜无伐,御之以道则民附,
养之以德则民服,无示以贤则民足,无加以力则民朴。无示以贤者,俭也,无
加以力,不敢也,下以聚之,赂以取之,俭以自全,不敢自安。不下则离散,
弗养则背叛,示以贤则民争,加以力则民怨。离散则国势货,民背叛则上无威,
人争则轻为非,下怨其上则位危,四者诚修,正道几矣。
老子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用也,下言者权用也,
唯圣人为能知权。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直而证父,信而死女,
孰能贵之。故圣人论事之曲直,与之屈伸,无常仪表,祝则名君,溺则捽父,
势使然也。夫权者,圣人所以独见,夫先迕而后合者之谓权,先合而后迕者不
知权,不知权者,善反丑矣。
文子问曰:夫子之言,非道德无以治天下,上世之王,继嗣因业,亦有无
道,各没其世而无祸败者,何道以然?老子曰: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各自生
活,然活有厚薄,天下时有亡国破家,无道德之故也。夙夜不懈,战战兢兢,
常恐危亡;纵欲怠惰,其亡无时。使桀纣循道行德,汤武虽贤,无所建其功也。
夫道德者,所以相生养也,所以相畜长也,所以相亲爱也,所以相敬贵也。夫
聋虫虽愚,不害其所爱,诚使天下之民皆怀仁爱之心,祸灾何由生乎!夫无道
而无祸害者,仁未绝,义未灭也,仁虽未绝,义虽未灭,诸侯以轻其上矣,诸
侯轻上,则朝廷不恭,纵令不顺,仁绝义灭,诸侯背叛,众人力政,强者陵弱,
大者侵小,民人以攻击为业,灾害生,祸乱作,其亡无日,何期无祸也。
老子曰:法烦刑峻即民生诈,上多事下多态,求多即得寡,禁多即胜少,
以事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犹扬火而使无焚也,以智生患,以智备之,譬犹挠
水而欲求清也。
老子曰:人主好仁,即无功者赏,有罪者释,好刑,即有功者废,无罪者。
及无好憎者,诛而无怨,施而不德,放准循绳,身无与事,若天若地,何不覆
载。合而和之,君也,别而诛之,法也,民以受诛无所怨憾,谓之道德。
老子曰: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善,而非其所恶。夫求是者,非求
道理也,合于己;非去邪也,去迕于心者。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
不知世所谓是非也。故「治大国若烹小鲜」,勿挠而已。夫趣合者,即言中而
益亲,身疏而谋当,即见疑。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若
与俗遽走,犹逃雨,无之而不濡。欲在于虚,则不能虚,若夫不为虚,而自虚
者,此所欲而无不致。故通于道者如车轴,不运于己,而与毂致于千里,转于
无穷之原。故圣人体道反至,不化以待化,动而无为。
老子曰:夫亟战而数胜者,即国亡,亟战即民罢,数胜即主骄,以骄主使
罢民,而国不亡者即寡矣。主骄即恣,恣即极物,民罢即怨,怨即极虑,上下
俱极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平王问文子曰:吾闻子得道于老聃,今贤人虽有道,而遭淫乱之世,以一
人之权,而欲化久乱之民,其庸能乎?文子曰:夫道德者,匡衰以为正,振乱
以为治,化淫败以为朴,淳德复生,天下安宁,要在一人。人主者,民之师也,
上者,下之仪也,上美之则下食之,上有道德则下有仁义,下有仁义则无淫乱
之世矣。积德成王,积怨成亡,积石成山,积水成海,不积而能成者,未之有
也。积道德者,天与之,地助之,鬼神辅之,凤皇藉其庭,麒麟游其郊,蛟龙
宿其沼。故以道邪天下,天下之德也,无道治天下,天下之贼也。以一人与天
下为雠,虽欲长久,不可得也,尧舜以是昌,桀纣以是亡。平王曰:寡人闻命
矣。
通玄真经卷第六
上德老子曰:主者,国之心也,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即百节皆乱,故其
身治者,支体相遗也,其国治者,君臣相忘也。
老子学于常枞,见舌而守柔,仰视屋树,退而目川,观影而知持后,故圣
人曰无因循,常后而不先,譬若积薪燎,后者处上。
老子曰:鸣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煎,虎豹之文来射,猿狖之捷来格,
故勇武以强梁死,辩士以智能困。能以智而知,不能以智不知,如勇于一能,
察于一辞,可与曲说,不可与广应。
老子曰:道以无为有体,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谓之幽冥者。幽
冥者,所以论道,而非道也。夫道者,内视而自反,故人不小学,不大迷,不
小惠,不大愚。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保之,止而不外荡。月望日夺
光,阴不可以承阳,日出星可见,不能与之争光,末不可以强于本,枝不可以
大于干,上重下轻,其覆必易。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
玉在山而草木润,珠生渊而岸不枯,蚯蚓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咘堁,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清之为明,杯水可见眸子,浊之为害,河水不见太山,
兰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为莫知而愠,性之
有也。以清入浊必困辱,以浊入清必覆倾,天二气即成虹,地二气即泄藏,人
二气即生病,阴阳不能常,日冬且夏,月不知昼,日不知夜。川广者鱼大,山
高者木修,地广者德厚,故鱼不可以无饵钓,兽不可以空器召。山有猛兽,林
木为之不斩,园有螫虫,葵藿为之不采,国有贤臣,折冲千里,通于道者若车
之转于毂中,不运于己,与之致于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原也。故举枉与
直,何如不得,举直与枉,勿与遂往。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
目,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故事或不可前规,物或不可预虑,故圣人畜
道待时也。故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来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为鱼得者,非挈而入渊也,为猿得者,非负而上木也,纵之所利而已。足所践
者浅,然待所不践而后能行,心所知者遍,然待所不知而后能明。川竭而谷虚,
丘夷而渊塞,唇亡而齿寒,河水深而让在山。水静则清,清则平,平则易,易
则见物之形,形不可并,故可以为正。使叶落者,风摇之也,使水浊者,物挠
之也,璧锾之器,礛之功也,莫邪断割,砥砺之力也,?与骥致千里而不飞,
无裹粮之资而不饥,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
然也。怒出于不怒,为出于不为,视于无有则得所见,听于无声则得所闻。飞
鸟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螀洋木,各依其所生也。水火相憎,鼎?在
其间,五味以和,骨肉相爱也,谗人间之,父子相危也。犬豕不择器而食,俞
肥其体,故近死,凤皇翔于千仞,莫之能致。推固百内而不能自椓,目见百步
之外而不能见其眦。因高为山即安而不危,因下为池即渊深而鱼鳖归焉。沟也
涝即溢,旱即枯,河海之源渊深而不竭,鳖无耳而目不可以蔽,精于明也,瞽
无目而耳不可以蔽,精于聪也。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
以濯吾缨乎?丝之为缟也,或为冠,或为?,冠则戴枝之,?则足蹍之。金之
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之木;土之势胜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势火,一
酌不能救一车之薪。冬有雷,夏有雹,寒暑不变其节,霜雪麃麃,日出而流。
倾易覆也,倚易翻也,几易助也,湿易雨也,兰芷以芳,不得见霜,蟾蜍涂兵,
寿在五月之望,精泄者中易残,华非时者不可食。舌之与齿,孰先弊焉?绳之
与矢,孰先直焉?使影曲者形也,使响浊者声也。与死同病者,难为良医,与
亡国同道者,不可为忠谋。使倡吹竽,使工摄窍,虽中节,以可使决,君形亡
焉。聋者不歌,无以自乐,盲者不观,无以接物。步于林者,不得直道,行于
险者,不得履绳,海内其所出,故能大。日不并出,狐不二雄,神龙不匹,猛
兽不群,鸷鸟不双,盖非橑不蔽日,轮非辐不追疾,橑轮未足恃也。弧弓能射,
而非弦不发,发矢之为射,十分之一。饥马在厩,漠然无声,投刍其旁,争心
乃生。三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满,十石而有塞,百竹而足。循绳而断即不过,
悬衡而量即不差,悬古法以类,有时而遂,杖格之?,有时而施,是而行之,
谓之乱。农夫劳而君子养,愚者言而智者择,见之明白,处之如玉石,见之黯,
必留其谋。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毕开,不如一户之明。蝮蛇不可为
足,虎不可为翼,今有六尺之广,卧而越之,下才不难,立而逾之,上才不易,
势施异也。助祭者得尝,救斗者得伤,蔽于不祥之木,为雷霆所扑。日月欲明,
浊云盖之,河水欲清,沙土秽之,丛兰欲修,秋风败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蒙尘而欲无眯,不可得絜。黄金龟纽,贤者以为佩,土壤布地,能者以为富,
故与弱者金玉,不如与之尺素。毂虚而中立三十辐,各尽其力,使一辐独入,
众辐皆弃,何近远之能至。橘柚有乡,萑苇有丛,兽同足者相从游,鸟同翼者
相从翔。欲观九州之地,足无千里之行,无政教之原,而欲为万民上者,难矣!
凶凶者获,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君子有酒,小人鞭缶,虽不
可好,亦可以丑,人之性,便衣绵帛,或射之即被甲,为所不便,以得其便也。
三十辐共一毂,各直一凿,不得相入,犹人臣各守其职也。善用人者,若□之
足,众而不相害,若舌之与齿,坚柔相磨而不相败。石生而坚,茞生而芳,少
而有之,长而逾明。扶之与提,谢之与让,得之与失,诺之与已,相去千里。
再生者不获,华太早者不须霜而落。污其准,粉其颡,腐鼠在阼,烧熏于堂,
入水而增濡,怀臭而求芳,虽善者不能为工。冬冰可折,夏木可结,时难得而
易失。木方盛,终日采之而复生,秋风下霜,一夕而零。质的张而矢射集,林
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势之所致。乳犬之噬虎,伏鸡之搏狸,恩之所
加,不量其力。夫待利而登溺者,亦必以将溺之矣,舟能浮能沉,愚者不知足
焉。骥驱之不进,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里。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
有差,尺虽齐,必有危,非规矩不能定方员,非准绳无以正曲直,用规矩者,
亦有规矩之心。太山之高,倍而不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竹木有火,不钻
不熏,土中有水,不掘不出,矢之疾,不过二里,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土
不止,丘山从成。临河欲鱼,不如归而织网。弓先调而后求劲,马先顺而后求
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巧冶不能消木,良匠不能斲冰,物有不可,如之何君子
不留意。使人无渡河,可,使河无波,不可。无月不辜,甑终不堕井矣。刺我
行者,欲我交,呰我货者,欲我市,行一棋不足以见知,弹一弦不足以为悲。
今有一炭然,掇之烂?,相近,万石俱熏,去之十步而死,同气而异积。有荣
华者必有愁悴,上有罗纨下必有麻□,木大者根瞿,山高者基扶。
老子曰:鼓不藏声,故能有声,镜不没形,故能有形,金石有声,不动不
鸣,管箫有音,不吹无声。是以圣人内藏,不为物唱,事来而制,物至而应。
天行不已,终而复始,故能长久,轮复其所转,故能致远,天行一不差,故无
过矣。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通,万物齐同,君子用事,小人消亡,天地之
道也。天气不下,地气不上,阴阳不通,万物不昌,小人得势,君子消亡,五
谷不植,道德内藏。天之道,损盈益寡,地之道,损高益下,鬼神之道,骄溢
与下,人之道,多者不与,圣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天明日明,而后能照四
方,君明臣明,域中乃安,有四明,乃能长久,明其施明者,明其化也。天道
为丈,地道为理,一为之和,时为之使,以成万物,命之曰道。大道坦坦,去
身不远,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物,其德不绝。天覆万物,施其德而养
之,与而不取,故精神归焉,与而不取者,上德也,是以有德。高莫高于天也,
下莫下于泽也,天高泽下,圣人法之,尊卑有叙,天下定矣。地载万物而长之,
与而取之,故骨骸归焉,与而取者,下德也,「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地承
天,故定宁,地定宁,万物形,地广厚,万物聚,定宁无不载,广厚无不容,
地势深厚,水泉入聚,地道方广,故能久长,圣人法之,德无不容。阴难阳,
万物昌,阳服阴,万物湛,物昌无不赡也,物湛无不乐也,物乐无不治矣。阴
害物,阳自屈,阴进阳退,小人得势,君子避害,天道然也。阳气动,万物缓
而得其所,是以圣人顺阳道,夫顺物者,物亦顺之,逆物者,物亦逆之,故不
失物之情性。洿泽盈,万物节成,洿泽枯,万物无节养也,故雨泽不行,天下
荒亡。阳上而复下,故为万物主,不长有,故能终而复始,终而复始,故能长
久,能长久,故为天下母。阳气畜而复能施,阴气积而复能化,未有不畜积而
能化者也,故圣人慎所积。阳灭阴,万物肥,阴灭阳,万物衰,故王公尚阳道
则万物昌,尚阴道则天下亡。阳不下阴,则万物不成,君不下臣,德化不行,
故君下臣则聪明,不下臣则暗聋。日出于地,万物蕃息,公王居民上,以明道
德,日入于地,万物休息,小人居民上,万物逃匿。雷之动也万物启,雨之润
也万物解,大人施行,有似于此,阴阳之动有常节,大人之动不极物。雷动地,
万物缓,风摇树,草木败,大人去恶就善,民不远徙,故民有去就也,去无甚,
就少愈多。风不动,火不出,大人不言,小人无述,火之出也必待薪,大人之
言必有信,有信而真,何往不成。河水深,壤在山,丘陵高,下入渊,阳气盛,
变为阴,阴气盛,变为阳,故欲不可盈,乐不可极。忿无恶言,怒无作色,是
谓计得。火上炎,水下流,圣人之道,以类相求。圣人偯阳,天下和同,偯阴,
天下溺沉。
老子曰:积薄成厚,积卑成高,君子日汲汲以成辉,小人日快快以至辱,
其消息也虽未能见,故见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苟向善,虽过无怨,苟不
向善,虽忠来恶,故怨人不如自怨,勉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声自召也,类自
求也,名自命也,人自官也,无非己者,操锐以刺,操刃以击,何怨于人,故
君子慎微。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居中央,是以木实生于心,草实
生于英,卯胎生于中央,不卯不胎,生而须时。地平则水不流,轻重均则衡不
倾,物之生化也,有感以然。
老子曰: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
流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树黍者不获稷,树怨者无报
德。
通玄真经卷第七
微明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
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知之浅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
之内,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为不知,不知之
为知乎!夫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孰知形之不形者乎!故「天下皆知善之为善也,斯不善矣!知者不言,言者不
知。」
文子问曰:人可以微言乎?
老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
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去为,浅知之人,所争者末矣,
夫「言有宗,事有君,夫为无知,是以不吾知。」
文子问曰:为国亦有法乎?
老子曰:今夫挽车者,前呼邪□,后亦应之,此挽车劝力之歌也,虽郑卫
胡楚之音,不若此之义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老子曰:道无正而可以为正,譬若山林而可以为材,材不及山林,山林不
及云雨,云雨不及阴阳,阴阳不及和,和不及道。道者,「所谓无状之状,无
物之象也」,无达其意,天地之间,可陶冶而变化也。
老子曰:圣人立教施政,必察其终始,见其造恩,故民知书则德衰,知数
而仁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瑟不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轴不
运于己而三十辐各以其力旋,弦有缓急,然后能成曲,车有劳佚,然后能致远,
使有声者,乃无声者也,使有转力者,乃无转也。上下异道,易治即乱,位高
而道大者从,事大而道小者凶。小德害义,小善害道,小辩害治,苛悄伤德。
大正不险,故民易导,至治优游,故下不贼,至忠复素,故民无伪匿。
老子曰:相坐之法立,则百姓怨,减爵之令张,则功臣叛,故察于刀笔之
迹者,不知治乱之本,习于行阵之事者,不知庙战之权。圣人先福于重关之内,
虑患于冥冥之外,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大害,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
忘于彼。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爱人即无怨刑,知人即无乱政。
老子曰:江河之大,溢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出须臾止。德无所积
而不忧者,亡其及也,夫忧者所以昌也,喜者所以亡也,故善者以弱为强,转
祸为福,道冲而之又不满也。
老子曰:清静恬和,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则自养不
悖,知事之制则其举措不乱。发一号,散无竞,总一管,谓之心;见本而知末,
执一而应万,谓之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者,心之过也,言出于口,不
可止于人,行发于近,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易败,名者难立易废,凡人皆轻
小害,易微事,以至于患。夫祸之至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
与福同门,利与害相邻,自非至精,莫之能分,是故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
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不可不慎察也。
老子曰:人皆知治乱之机,而莫知全生之具,故圣人论世而为之事,权事
而为之谋。圣人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弱能强,随时动静,因资而立功,睹
物往而知其反,事一而察其变,化则为之象,运则为之应,是以终身行之无所
困。故事或可言而不可行者,或可行而不可言者,或易为而难成者,或难成而
易败者。所谓可行而不可言者,取舍也,可言而不可行者,诈伪也,易为而难
成者,事也,难成而易败者,名也。此四者,圣人之所留心也,明者之所独见
也。
老子曰:道者敬小微,动不失礼,百射重戒,祸乃不滋,计福勿及,虑祸
过之,同日被相,蔽者不伤,愚者有备与智者同功。夫积爱成福,积憎成祸,
人皆知救患,莫知使患无生,夫使患无生易,施于救患难。今人不务使患无生,
而务施救于患,虽神人不能为谋。患祸之所由来,万万无方,圣人深居以避患,
静默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动而陷于刑,虽曲为之备,不足以金身。故
上士先避患而后就利,先远辱而后求名,故圣人常从事于无形之外,而不留心
于已成之内,是以祸患无由至,非誉不能尘垢。
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所谓心欲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
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
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
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错废置,曲得其宜也。事少者,乘要以偶众,执约以
治广,处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
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
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行不用巫觋,而鬼神不敢先,
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是以无为而一之成也。愚人之智,固
已少矣,而所为之事又多,故动必穷。故以政教化,易而必成,以邪教化,其
势难而必败,舍其易而必成,从事于难而必败,愚惑之所致。
老子曰:福之起也绵绵,祸之生也纷纷,祸福之数微而不可见,圣人见其
始终,故不可不察。明主之赏罚,非以为己,以为国也,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
不施赏焉,逆于己而便于国者,不加罚焉。故义载乎宜谓之君子,遗义之宜谓
之小人。通智得而不劳,其次劳而不病,其下病而不劳。古之人味而不舍也,
今之人舍而不味也。纣为象櫡而箕子唏,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见其所始即知
其所终。
老子曰:仁者人之所慕也,义者人之所高也,为人所慕,为人所高,或身
死国亡者,不周于时也,故知义而不知世权者,不达于道也。五帝贵德,三王
用义,五伯任力,今取帝王之道,施五伯之世,非其道也。故善也否同非誉俗
趋行等逆顺左右。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行,即有以经于世矣。知天而不知人,
即无以与俗交,知人而不知天,即无以与道游。直志适情,即坚强贼之,以身
役物,即阴阳食之。得道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知人也,内不化所以
全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屈伸,与物推移,万举而不陷,所贵乎道者,
贵其龙变也。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成满犹不易,拘于小好而塞于大道。道者,
寂寞以虚无,非有为于物也,不以有为于己也,是故举事而顺道者,非道者之
所为也,道之所施也。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所照明,阴阳之所煦,雨露之所
润,道德之所扶,皆词一和也。是故能戴大圆者履大方,镜大清者视大明,立
太平者处大堂,能游于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无形而生于有形,是故真人托期
于灵台,而归居于物之初,视于冥冥,听于无声,冥冥之中独有晓焉,寂寞之
中独有照焉。其用之乃不用,不用而后能用之也,其知之乃不知,不知而后能
知之也。道者,物之所道也,德者,生之所扶也,仁者,积恩之证也,义者,
比于心而合于众适者也。道灭而德兴,中世守德而不怀,下世绳绳唯恐失仁。
故君子非义无以活,失义则失其所以活,小人非利无以活,失利则失其所以活,
故君子惧失义,小人惧失利,观其所惧,祸福异矣。
老子曰:事或欲利之,适足以害人,害之乃足以利之。夫病温而强食之,
病渴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养也,而良医所以为病也。悦于目,悦于心,愚道
所利,有道者之所避。圣人者先迕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迕,故祸福之门,利
害之反,不可不察也。
老子曰: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有仁义者必见信,故仁义者,事之常
顺也,天下之尊爵也。虽谋得计当,虑忠解图国存,其事有离仁义者,其功必
不遂。言虽无中于策,其计无益于国,而心周于君,合于仁义者,身必存,故
曰言百计常不当者,不若舍趋而审仁义也。
老子曰: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使君子小
人各得其宜,则通功易食而道达矣。人多欲即伤义,多忧即害智,故治国,乐
所以存,虐国,乐所以亡。水下流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君不与臣争而治道
通,故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而枝叶茂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慈父之爱子者,非求其报,不可内解于心;圣主之养民,非为士
用也,性不得已也,及恃其力,赖其功勋而必穷,有以为则恩不接矣。故用众
人之所爱,则得众人之力,举众人之所喜,则得众人之心,故见其所始,则知
其所终。
老子曰:人以义爱,党以群强,是故得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行者远,义
之所加者薄,则武之所制者小。
老子曰:以不义得之,又不布施,患及其身,不能为人,又无以自为,可
谓愚人,无以异于枭爱其子也,故「持而备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
保。」德之中有道,道之中有德,其化不可极,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万事尽
然,不可胜明。福至祥存,祸至祥先,见祥而不为善,则福不来,见不祥而行
善,则祸不至,利与害同门,祸与福同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故曰「祸兮福
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人之将疾也,必先甘鱼肉之味,国之将亡也,
必先恶忠臣之语,故疾之将死者,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者,不可为忠谋。修
之身,然后可以治民,居家理,治然后可移官长,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之家,其德乃有余,修之国,其德乃丰。」民之所以生活,衣与食也,事周
于衣食则有功,不周于衣食则无功,事无功德不长。故随时而不成,无更其刑,
顺时而不成,无更其理,时将复起,是谓道纪。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
国富其吏,治国若不足,亡国囷仓虚,故曰「上无事而民自富,上无为而民自
化。」起师十万,日费千金,「帅旋之后,必有凶年」,故「兵者不祥之器,非
君子之宝也」。「和大怨必有余怨」,奈何其为不善也。古者亲近不以言,来远
不以言,使近者悦,远者来。与民同欲则和,与民同守则固,与民同念者知,
得民力者富,得民誉者显,行有召寇,言有致祸,无先人言,后人已。附耳之
语,流闻千里,言者祸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驷马不追。昔者中黄子曰:
天有五方,地有五行,声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故天地之
间有二十五人也。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次五有德人、贤人、
智人、善人、辩人,中五有公人、忠人、信人、义人、礼人,次五有士人、工
人、虞人、农人、商人,下五有众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上五之与下
五,犹人之与牛马也。圣人者以目视,以耳听,以口言,以足行。真人者,不
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行而从,不言而公。故圣人所以动天下者,真人未尝过
焉,贤人所以矫世俗者,圣人未尝观焉。所谓道者,无前无后,无左无右,万
物玄同,无是无非。
通玄真经卷第八
自然老子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去恩惠,舍圣智,
外贤能,废仁义,灭事故,弃佞辩,禁奸伪,则贤不肖者齐于道矣。静则同,
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虚静之道,天长地久,神微周盈,于物无宰。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金木水火土,其势相害,其道相待。故至寒伤物,无
寒不可,至暑伤物,无暑不可,故可与不可皆可,是以大道无所不可,可在其
理,见可不趋,见不可不去,可与不可,相为左右,相为表里。凡事之要,必
从一始,时为之纪,自古及今,未尝变易,谓之天理。上执大明,下用其光,
道生万物,理于阴阳,化为四时,分为五行,各得其所,与时往来,法度有常,
下及无能,上道不倾,群臣一意,天地之道无为而备,无求而得,「是以知其
无为而有益也。」
老子曰: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大者无度量,故天员不中规,地方不
中矩。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中而莫知其所,故见不远者,
不可与言大,知不博者,不可与论至。夫?道与物通者,无以相非,故三皇五
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若夫规矩勾绳,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故无
弦虽师文不能成其曲,徒弦则不能独悲,故弦,悲之具也,非所以为悲也。至
于神和,游于心手之间,放意写神,论爱而形于弦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
能受之于父,此不传之道也。故肃者形之君也,而寂寞者音之主也。
老子曰:天地之道,以德为主,道为之命,物以自正。至微甚内,不以事
贵,故不待功而立,不以位为尊,不待名而显,不须礼而庄,不用兵而强。故
道立而不教,明照而不察,道立而不教者,不夺人能也,明照而不察者,不害
其事也。夫教道者,逆于德,害于物,故阴阳四时,金木水火土,同道而异理,
万物同情而异形。智者不相教,能者不相受,故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
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
为刍狗。夫慈爱仁义者,近狭之道也,狭者入大而迷,近者行远而惑,圣人之
道,入大不迷,行远不惑,常虚自守,可以为极,是谓天德。
老子曰: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临,阴阳和,四时化,怀万物而不同,无
故无新,无疏无亲,故能法天者,天不一时,地不一材,人不一事,故绪业多
端,趋行多方。故用兵者,或轻或重,或贪或廉,四者相反,不可一也,轻者
欲发,重者欲止,贪者欲取,廉者不利非其有也。故勇者可令进斗,不可令持
坚,重者可令固守,不可令凌敌,贪者可令攻取,不可令分财,廉者可令守分,
不可令进取,信者可令持约,不可令应变,五者,圣人兼用而材使之。夫天地
不怀一物,阴阳不产一类,故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山林不让枉桡以成其崇,
圣不辞其负薪之言以广其名。夫守一隅而遗万方,取一物而弃其余,则所得者
寡,而所治者浅矣。
老子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之所照,形殊性异,各有所安,乐所
以为乐者,乃所以为悲也,安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故圣人之牧民也,
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为其所能,周其所适,施其所宜,如此即万物一齐,
无由相过。天下之物,无贵无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因其所贱而贱
之,物无不贱,故不尚贤者,言不放鱼于木,不沉鸟于渊。昔尧之治天下也,
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奚仲为工师,其导民也,水处
者渔,林处者采,谷处者牧,陵处者田,地宜事,事宜其械,械宜其材,皋泽
织网,陵坡耕田,如是外民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是以离叛者寡,
听从者众,若风之过萧,忽然而感之,各以清浊应,物莫不就其所利,避其所
害。是以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而足迹不接于诸侯之境,车轨不结于千里
之外,皆安其居也。故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国若有余。虚者,
非无人也,各守其职也,盛者,非多人也,皆僥于未也,有余者,非多财也,
欲节事寡也,不足者,非无货也,民鲜而费多也,故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所
因也,其禁诛,非所为也,所守也,上德之道也。
老子曰:以道治天下,非易人性也,因其所有而循畅之,故因即大,作即
小。古之渎水者,因水之流也,生稼者,因地之宜也,征伐者,因民之欲也,
能因则无敌于天下矣。物必有自然而人事有治也,故先王之制法,因民之性而
为之节文,无其性,不可使顺教,无其资,不可使遵道。人之性有仁义之资,
其非圣人为之法度,不可使向方,因其所恶以禁奸,故刑罚不用,威行如神,
因其性即天下听从,怫其性即法度张而不用。道德者,则功名之本也,民之所
怀也,怀之则功名立。古之善为君者法江海,江海无为以成其大,洼下以成其
广,故能长久,为天下溪谷,其德乃足,无为能取百川,不求故能得,不行故
能至,是以取天下而无事。不自奉故富,不自见故明,不自矜故长,处不肖之
地,故为天下王,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江海近于道,故
能长久,与天地相保。公正修道,即功成不有,不有即强固,强固而不以暴人,
道深即德深,德深即功名遂成,此谓玄德深矣!远矣!其与物反矣!天下有始,
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非雄非雌,非牝非牡,生而不死,天地以成,阴
阳以形,万物以生。故阴与阳,有员有方,有短有长,有存有亡,道为之命,
幽沉而光事,于心甚微,于道甚当,死生同理,万物变化,合于一道。简生忘
死,何往不寿,去事与言,慎无为也。守道周密,于物不宰,至微无形,天地
之始,万物同于道而殊形,至微无物,故能周恤,至大无外,故为万物盖,至
细无内,故为万物贵。道之存生,德之安形,至道之度,去好去恶,无有知故,
易意和心,无以道迕。夫天地专而为一,分而为二,交而合之,上下不失,专
而为一,分而为五,反而合之,必中规矩。夫道至亲不可疏,至近不可远,求
之近者,往而复反。
老子曰:帝者有名,莫知其情,帝者贵其德,王者尚其义,霸者迫于理。
圣人之道,于物无有,道挟然后任智,德薄然后任形,明浅然后任察。任智者
中心乱,任刑者上下怨,任察者下求善以事上即弊。是以圣人因天地以变化,
其德乃天覆而地载,道之以时,其养乃厚,厚养即治,虽有神圣,人何以易之。
去心智,故省刑罚,反清静,物将自正。道之为君如尸,俨然玄默,而天下受
其福,一人被之不裒,万人被之不褊。是故重为惠,重为暴,即道迕矣。为惠
者布施也,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即守职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夫
暴者妄诛也,无罪而死亡,行道者而被刑,即修身不劝善,而为邪行者轻犯上
矣。故为惠者即生奸,为暴者即生乱,奸乱之俗,亡国之风也。故国有诛者而
主无怒也,朝有赏者而君无与也,诛者不怨君,罪之当也,赏者不德上,功之
致也,民知诛赏之来,皆生于身,故务功修业,不受赐于人,是以朝廷芜而无
迹,田野辟而无秽,故太上下知而有之。王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任下,责成不劳,谋无失策,举无过事,言无
文章,行无仪表,进退应时,动静循理,美丑不好憎,赏罚不喜怒。名各自命,
类各自以,事由自然,莫出于己,若欲狭之,乃是离之,若欲饰之,乃是贼之。
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玄妙,各处其宅,守之勿失,上通太一,太一之精,
通合于天。天道嘿嘿,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常与人化,智不能得,
轮转无端,化逐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其听治也,虚心弱志,清明不
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
以事君,即治国之所以明矣。
老子曰: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用众
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者,乌获不足恃也,乘众人之势者,天下不
足用也。无权不可为之势,而不循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名。故圣人举
事,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
即举者不重也,能胜其事,即为者不难也。圣人兼而用之,故人无弃人物无弃
材。
老子曰: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
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挂正术,循理而举事,
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曲故不得容,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若夫
水用舟,涉用□,泥用輴,山用樏,夏渎冬陂,因高为山,因下为池,非吾所
为也。圣人不耻身之贱,恶道之不行也,不忧命之短,忧百姓之穷也,故常虚
而无为,抱素见朴,不与物杂。
老子曰: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
为天下之民,强陵弱,众暴寡,诈者欺愚,勇者侵怯,又为其怀智诈不以相教,
积财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
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是以天地四时无不应
也,官无隐事,国无遗利,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息劳倦,无不以也。神农
形悴,尧瘦?,舜黧黑,禹胼胝,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
传卖,管仲束缚,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非以贪禄慕位,将欲事起于天下
之利,除万民之害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四体不勤,思虑不困,于事求赡者,
未之闻也。
老子曰:所谓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立天下之道,执一以为保,反
本无为,虚静无有,忽慌无无际,远无所止,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是谓大道
之经。
老子曰:夫道者,体员而法方,背阴而抱阳,左柔而右刚,履幽而戴明,
变化无常,得一之原,以应无方,是谓神明。天员而无端,故不得观,地方而
无涯,故莫窥其门,天化遂无形状,地生长无计量。夫物有胜,唯道无胜,所
以无胜者,以其无常形势也,轮转无形,象日月之运行,若春秋之代谢,日月
之昼夜,终而复始,明而复晦,制形而无形,故功可成,物物而不物,故胜而
不屈。庙战者帝,神化者王,庙战者法天道,神化者明四时,修正于境内,而
远方怀德,制胜于未战,而诸侯宾服也。古之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
月,喜怒合四时。号令比雷霆,音气不戾八风,诎伸不获五度。因民之欲,乘
民之力,为之去残除害,夫同利者相死,同情者相成,同行者相助,循己而动,
天下为斗。故善用兵者,用其自为用,不能用兵者,用其为己用,用其自为用,
天下莫不可用,用其为己用,无一人之可用也。
通玄真经卷第九
下德老子曰: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
本也,肥肌肤,充腹肠,供嗜欲,养生之末也。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
民交让争处卑,财利争受少,事力争就劳,日化上而迁善,不知其所以然,治
之本也,利赏而劝善,畏刑而不敢为非,法令正于上,百姓服于下,治之末也,
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
老子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
治所以千岁不一也。盖霸王之功不世立也,顺其善意,防其邪心,与民同出一
道,则民可善,风俗可美。所贵圣人者,非贵其随罪而作刑也,贵其知乱之所
生也。若开其锐端,而纵之放僻淫佚,而弃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
能禁其奸矣。
老子曰:身处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即重生,重生即轻利矣。犹不能
自胜即从之,神无所害也,不能自胜而强不从,是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
故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是谓玄同,用其光,复
归其明。
老子曰:天下莫易于为善,莫难于为不善。所谓为善者,静而无为,适情
辞余,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于己,故曰为善易也。所谓为不善难者,篡
弒矫诈,躁而多欲,非人之性也,故曰为不善难也。今之以为大患者,由无常
厌度量生也,故利害之地,祸福之际,不可不察。圣人无欲也,无避也,事或
欲之,适足以失之,事或避之,适足以就之,志有所欲,即忘其所为,是以圣
人审动静之变,而适受与之度,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节。夫动静得即患不侵
也,受与适即罪不累也,理好憎即忧不近也,和喜怒即怨不犯也。体道之人不
苟得,不让祸,其有不弃,非其有不制,恒满而不溢,常虚而易赡。故自当以
道术度量,即食充虚,衣圉寒,足以温饱七尺之形,无道术度量,而以自要尊
贵,即万乘之势不足以为快,天下之富不足以为乐,故圣人心平志易,精神内
守,物不能惑。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
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
得人者也。故为治之本,务在安人,安人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不
夺时,不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用,节用之本,在于去骄,
去骄之本,在于虚无,故知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知命之情者,不忧
命之所无奈何。目悦五色,口惟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
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所谓得天下者,非谓其履势位,称
尊号,言其运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无一人之誉,此失天下也。
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放,故天下得道,在守四夷,天下失道,守在诸侯,
诸侯得道,守在四境,诸侯失道,守在左右。故曰无恃其不吾夺也,恃吾不可
夺也,行可夺之道,而非篡弒之行,无益于持天下矣。
老子曰:善治国者,不变其故,不易其常。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
争者人之所乱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乱,逆之至也。非祸人不能成
祸,不如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人之性情皆愿贤己而疾不及人,
愿贤己则争心生,疾不及人则怨争生,怨争生则心乱而气逆,故古之圣王退争
怨,争怨不生则心治而气顺,故曰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曰:治物者,不以物以和,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
君,治君者,不以君以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以性以德,治德
者,不以德以道。以道本人之性,无邪秽,久湛于物即忘其本,即合于若性。
衣食礼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于外也,故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唯有道者能
遗物反己。有以自鉴,则不失物之情,无以自鉴,则动而惑营。夫纵欲失性,
动未尝正,以治生则失身,以治国则乱人,故不闻道者无以反性。古者圣人得
诸己,故令行禁止,凡举事者,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听失于
非誉,目淫于彩色,而欲得事正即难矣,是以贵虚。故水激则波起,气乱则智
昏,昏智不可以为正,波水不可以为平,故圣王执一,以理物之情性。夫一者,
至贵无适于天下,圣王托于无适,故为天下命。
老子曰:阴阳陶冶万物,皆乘一气而生。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
五谷不登,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也。天地之间,一人之身也,
六合之内,一人之形也,故明于性者,天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
也。圣人由近以知远,以万里为一同,气蒸乎天地,礼义廉耻不设,万民莫不
相侵暴虐,由在乎混冥之中也。廉耻陵?,及至世之衰,害多而财寡,事力劳
而养不足,民贫苦而忿争生,是以贵仁。人鄙不齐,比周朋党,各推其与,怀
机巧诈之心,是以贵义。男女群居,杂而无别,是以贵礼。性命之情,淫而相
迫于不得已,则不和,是以贵乐。故仁义礼乐者,所以救败也,非通治之道也。
诚能使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其初,则民性善,民性善则天地阴阳从而包之,
则财足而人赡,贪鄙忿争之心不得生焉。仁义不害,而道德定而天下,而民不
淫于彩色,故德衰然后饰仁义,和失然后调声,礼淫然后饰容。故知道德,然
后知仁义不足行也,知仁义,然后知礼乐不足修也。
老子曰:清静之治者,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在内而合
乎道,出外而同乎义,其言略而循理,其行悦而顺情,其心和而不伪,其事素
而不饰,不谋所始,不议所终,安即即留,激即行,通体乎天地,同胃乎阴阳,
一和乎四时,明朗乎日月,与道化者为人,机械诈伪莫载乎心。是以天覆以德,
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序,风雨不为虐,日月清静而扬光,五星不失其行,此清
静之所明也。
老子曰:治世之职易守也,其事易为也,其礼易行也,其责易赏也。是以
人不兼官,官不兼士,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故农与农言藏,士与士言行,工
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是以士无遗行,工无苦事,农无废功,商无折货,各
安其性。异形殊类,易事而不悖,失处而贱,得势而贵。夫先知远见之人,才
之盛也,而治世不以责于人,博闻强志,口辩辞给,人知之溢也,而明主不以
求于下,敖世贱物,不从流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为化民。故高不可及
者,不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可为国俗,故人才不可专用,而度量道术可
世传也。故国治可与愚守也,而军旅可以法同也,不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
因其所有而并用之。末世之法,高为量而罪不及也,重为任而罚不胜也,危为
其难而诛不敢也,民困于三责,即饰智而诈上,犯邪而行危,虽峻法严刑,不
能禁其奸。兽穷即触,鸟穷即啄,人穷即诈,此之谓也。
老子曰:雷霆之声可以钟鼓象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大可睹者,可
得而量也,明可见者,可得而蔽也,声可闻者,可得而调也,色可察者,可得
而别也。夫至大,天地不能函也,至微,神明不能见也,及至建律历,别五色,
异清浊,味甘苦,即朴散而为器矣。立仁义,修礼乐,即德迁而为伪矣。民饰
智以惊愚,设诈以攻上,天下有能持之,而未能有治之者也。夫智能弥多,而
德滋衰,是以至人淳朴而不散。夫至人之治,虚无寂寞,不见可欲,心与神处,
形与性调,静而体德,动而理通,循自然之道,缘不得已矣。漠然无为而天下
和,淡然无欲而民自朴,不忿争而财足,求者不得,受者不让,德反归焉,而
莫之惠。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取焉而不损,酌焉而不
竭,莫知其所求由,谓之摇光,摇光者,资粮万物者也。
老子曰:天爱其精,地爱其平,人爱其情,天之精,日月星辰、雷霆风雨
也,地之平,水火金木土也,人之情,思虑聪明喜怒也,故闭其四关,止五道,
即与道沦。神明藏于无形,精气反于真,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口当
而不以言,心条通而不以思虑,委而不为,知而不矜,直性命之情,而知故不
得害。精存于目即其视明,在于耳即其听聪,留于口即其言当,集于心即其虑
通,故闭四关即终身无患,四支九窍,莫死莫生,是谓真人。地之生财,大本
不过五行,圣人节五行,即治不荒。
老子曰: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
故可以为正,人主之于法,无私好憎,故可以为令,德无所立,怨无所藏,是
任道而合人心者也。故为治者,知不与焉,水戾破舟,木击折轴,不怨木石而
罪巧拙者,智不载也,故道有智则乱,德有心则险,心有眼则眩。夫权衡规矩,
一定而不易,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留,一日形之,万世传之,无为之为也。
人之言曰:国有亡主,世亡亡道,人有穷而理无不通,故无为者,道之宗也。
得道之宗,并应无穷,故不因道理之数,而专己之能,其穷中远。夫人君者不
出户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
智之为,即无不成也。千人之众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工无异伎,士无兼
官,各守其职,不得相予,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恶,职事不慢也。
夫责少易偿也,职寡易守也,任轻易劝也,上操约少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
以居日久而不相厌也。
老子曰: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体太一者,
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伦,聪明照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
嗔怒和于四时,覆露皆道,溥洽而无私,蜎飞蠕动,莫不依德而生,德流方外,
名声传乎后世。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
与鬼神齐灵,圆履方,枹表寝绳,内能理身,外得人心,发施号令,天下从风,
则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与有节,出入有量,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柔而不脆,刚而不折,宽而不肆,肃而不悖,优游委顺,以养群类,其德含愚
而容不肖,无所私爱也。用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与之以夺也,
非此无道也,伐乱禁暴,兴贤废不肖,匡邪以为正,怀险以为平,矫枉以为直,
明于施令,开塞之道,乘时因势,以服役人心者也。帝者体阴阳即寝,王者法
四时即削,霸者用六律即辱,君者失准绳即废,故小而行大即穷塞而不亲,大
而行小即狭隘而不容。
老子曰:地广民众,不足以为强,甲坚兵利,不可以恃胜,城高池深,不
足以为固,严刑峻罚,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焉,为亡政者,虽大
必亡焉。故善守者无与御,善战者无与斗,乘时势,因民欲,而天下服。故善
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积而民可用也,怒畜而威可立也。故
文之所加者,深则权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广即我强
而适弱。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故费不半而功十倍。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
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王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不明于道
也。
通玄真经卷第十
上仁老子曰: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静即下不扰,下不扰即民
不怨,下扰即政乱,民怨即德薄,政乱贤者不为谋,德薄勇者不为斗。乱主则
不然,一日有天下之富,处一主之势,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于宫
室台榭,沟池苑囿,猛兽珍怪,贫民饥饿,虎狼厌刍豢,百姓冻寒,宫室衣绮
绣,故人主畜兹旡用之物,而天下不安其性命矣。
老子曰: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
以制断,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虑,以天下之力争,故号
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条通,群臣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
法令察而不苛,耳目通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不逆,故贤者尽其智,
不肖者竭其力,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得用人之道。夫乘舆马者,不劳而
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使言之而是,虽商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言
之而非,虽在人君卿相,犹不可用也,是非之处,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其计
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不贵其辩,暗主则不然,群臣尽诚效忠者,希不
用其身也,而亲习邪枉,贤者不能见也,疏远卑贱,竭力尽忠者不能闻也。有
言者穷之以辞,有谏者诛之以罪,如此而欲安海内、存万方,其离聪明亦以远
矣。
老子曰:能尊生,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受先祖之遗
爵,必重生之所由来之矣,而轻失之,岂不惑哉。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
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矣。
文子问治国之本。
老子曰:本在于治身,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身乱而国治也。故曰:修之身,
其德乃真。道之所以至妙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于父,故道可道,
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文子问曰:何行而民亲其上?
老子曰:使之以时而敬慎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地之间,善即吾畜
也,不善即吾雠也,昔者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自攻其
君,归神农氏,故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老子曰: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
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寸而度之,至丈
必差,铢而解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
故无益于治,有益于乱者,圣人不为也,无益于用者,有益于费者,智者不行
也。故功不厌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功约易成,事省易治,求寡易赡,任
于众人则易。故小辩害义,小义破道,道小必不通,通必简。河以逶迤故能远,
山以陵迟故能高,道以优游故能化。夫通于一伎,审于一事,察于一能,可以
曲说,不可以广应也。夫调音者,小弦急,大弦缓,立事者,贱者劳,贵者佚。
道之言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功者霸,
无一焉者亡。故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施而仁,
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为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
外貌为之者也。故有道以理之,法虽少,足以治,无道以理之,法虽众,足以
乱。
老子曰:鲸鱼失水,则制于蝼蚁,人君舍其所守,而与臣争事,则制于有
司,以无为持位,守职者以听从取容,臣下藏智而不用,反以事专其上。人君
者,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自负责,数穷于下,则不能申理,行堕于位,
则不能持制,智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刑,则无以与下交矣。喜怒形于心,
嗜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赏不当功,诛不应罪,
则上下乖心,君臣相怨,百官烦乱而智不能解,非誉萌生而明不能照,非己之
失而反自责,则人主愈劳,人臣愈佚,是以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与马
逐走,筋绝不能及也,上车摄辔,马死衡下,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求之,
无御相之劳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贤也。人君之道,无为而有就也,有立而无好
也,有为即议,有好即谀,议即可夺,谀即可诱。夫以建而制于人者,不能持
国,故善建者不拔,言建之无形也,唯神化者,物莫能胜。中欲不出谓之?,
外邪不入谓之闭,中?外闭,何事不节,外闭中?,何事不成。故不用之,不
为之,而有用之,而有为之,不伐之言,不夺之事,循名责实,使自有司,以
不知为道,以禁苛为主,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所考。
老子曰:食者人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
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
薪杪,以为民资,生无乏用,死无传口。先王之法,不掩群而取镺□,不个泽
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罘不得通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
鹰隼未击,罗网不得张于皋,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于山林,昆虫未蛰,不得
以火田,育孕不牧,鷇卵不探,鱼不长尺不得取,犬豕不期年不得食,是故万
物之发若蒸气出,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之道也,非目见而足行之,
欲利民者也不忘乎心,即人自备矣。
老子曰:古者,明君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必计岁而收,量民积聚,知有
余不足之数,然后取奉,如此,即得承所受于天地,而离于饥寒之患。其憯怛
于民也,国有饥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冬不被裘,与民同苦乐,即天下无
哀民。暗主即不然,取民不裁其力,求下不量其积,男女不得耕织之业,以供
上求,力勤财尽,有旦无暮,君臣相疾。且人之为生也,一人跖来而耕,不益
十?,中田之收不过四石,妻子老弱仰之而食,或时有灾害之患,以供上求,
即人主愍之矣。贪主暴君,涸渔其下,以适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地
德矣。
老子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
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故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乃能成
和。是以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夫太刚则折,太柔则
卷,道正在于刚柔之间。夫绳之为度也,可卷而怀也,引而申之,可直而布也,
长而不撗,短而不穷,直而不刚,故圣人体之。夫恩推即懦,懦即不威,严推
即猛,猛即不和,爱推即纵,纵即不令,刑推即祸,祸即无亲,是以贵和也。
老子曰:国之所以存者,得道也,所以亡者,理塞也,故圣人见化以观其
征。德有昌衰,风为先萌,故得生道者,虽小必大,有亡征者,虽成必败。国
之亡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轻,故存在得道,不在于小,亡在失道,
不在于大。故乱国之主,务于地广,而不务于仁义,务在高位,而不务于道德,
是舍其所以存,造其所以亡也。若上乱三光之明,下失万民之心,孰不能承,
故审其己者,不备诸人也。古之为道者,深行之谓之道德,浅行之谓之仁义,
薄行之谓之礼智,此六者,国家之纲维也。深行之则厚得福,浅行之则薄得福,
尽行之天下服。古者修道德即正天下,修仁义即正一国,修礼智即正一乡,德
厚者大,德薄者小。故道不以雄武立,不以坚强胜,不以贪竞得,立在天下推
己,胜在天下自服,得在天下与之,不在于自取,故雌牝即立,柔弱即胜,仁
义即得,不争即莫能与之争,故道之在于天下也,譬犹江海也。天之道,为者
败之,执者失之,夫欲名是大而求之争之,吾见其不得已,而虽执而得之,不
留也。夫名不可求而得也,在天下与之,与之者归之,天下所归者,德也,故
云:上德者天下归之,上仁者海内归之,上义者一国归之,上礼者一乡归之,
无此四者,民不归也。不归用兵即危道也,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
而用之。」杀伤人,养而勿美,故曰:「死地,荆棘生焉,以悲哀泣之,以丧礼
居之。」是以君子务于道德,不重用兵也。
文子问:仁义礼何以为薄于道德也?
老子曰: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为义者,必以取与明之,四海之内,哀
乐不能遍,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
万物自正而天下赡,仁义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夫礼者,实
之文也,仁者,恩之效也,故礼因人情而制,不过其实,仁不溢恩,悲哀抱于
情,送死称于仁。夫养生不强人所不能及,不绝人所不能已,度量不失其适,
非誉无由生矣,故制乐足以合欢,喜不出于和,明于死生之分,通于侈俭之适
也。末世即不然,言与行相悖,情与貌相反,礼饰以烦,乐扰以淫,风俗溺于
世,非誉华于朝,故至人废而不用也。与骥逐走,即人不胜骥,托于车上,即
骥不胜人,故善用道者,乘人之资以立功,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主兴之以
时,民报之以财,主遇之以礼,民报之以死,故有危国无安君,有忧主无乐臣。
德过其位者尊,禄过其德者凶,德贵无高,义取无多,不以德贵窃位,不以义
取盗财。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取安。古者无
德不尊,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诛,其进人也以礼,其退人也以义,小
人之世,其进人也若上之天,其退人也若内之渊,言古者以疾今也。相马失之
瘦,选士失之贫,豚肥充厨,骨骴不官。君子察实,无信谗言,君过而不谏,
非忠臣也,谏而不听,君不明也,民沉溺而不忧,非贤言也,故守节死难,人
臣之职也,衣寒食饥,慈父之恩也。以大事小谓之变人,以小犯大谓之逆天,
前虽祭天,后必入渊,故乡里以齿,老穷不遗,朝廷以爵,尊卑有差。夫崇贵
者,为其近君也,尊老者,谓其近亲也,敬长者,谓其近兄也。生而贵者骄,
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学而不厌,所以治身
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知贤之谓智,爱贤
之谓仁,尊仁之谓义,敬贤之谓礼,乐贤之谓乐。古之善为天下者,无为而无
不为也,故为天下有容,能得其容,无为而有功,不得其容,动作必凶。为天
下容曰,「与兮其若冬涉大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其若冰之
液,敦兮其若朴,混兮其若浊,广兮其若谷」,此为天下容。与兮其若冬涉大
川者,不敢行也,犹兮其若畏四邻者,恐四伤也,俨兮其若容者,谦恭敬也,
涣兮其若冰之液者,不敢积藏也,敦兮其若朴者,不敢廉成也,混兮其若浊者,
不敢明清也,广兮其若谷者,不敢盛盈也,不敢行者,退不敢先也,恐自伤者,
守柔弱不敢矜也,谦恭敬者,自卑下尊敬人也,不敢积藏者,自损弊不敢坚也,
不敢廉成者,自亏缺不敢全也,不敢清明者,处浊辱而不敢新鲜也,不敢盛盈
者,见不足而不敢自贤也。夫道,退故能先,守柔弱故能矜,自卑下故能高人,
自损弊故实坚,自亏缺故盛全,处浊辱故新鲜,见不足故能贤,道无为而无不
为也。
通玄真经卷第十一
上义老子曰: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
见其终始反其虚无,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人之所生者,
本也,其所不生者,末也,本末,一体也,其两爱之,性也,先本后末,谓之
君子,先末后本,谓之小人。法之生也,以辅义,重法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
其首足也。重仁义者,广崇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
覆,故不大其栋,不能任重,任重莫若栋,任国莫若德。人主之有民,犹城中
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即本固,基厚即上安。故事不本于道德者,不可以为
经,言不合于先王者,不可以为道,便说掇取,一行一切之术,非天下信道也。
老子曰:治人之道,其犹造父之御驷马也,齐辑之乎辔衔,正度之乎胸膺,
内得于中心,外合乎马志,故能取道致远,气力有余,进退还曲,莫不如意,
诚得其术也。今夫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身不可离
车舆之安,手不可失驷马之心,故驷马不调,造父不能以取道,君臣不和,圣
人不能以为治。执道以御之,中才可尽,明分以示之,奸邪可止,物至而观其
变,事来而应其化,近者不乱即远者治矣,不用适然之教,而得自然之道,万
举而不失矣。
老子曰:凡为道者,塞邪道,防未然,不贵其自是也,贵其不得为非也,
故曰勿使可欲,无日不求,勿使可夺,无日不争,如此即人欲释,而公道行矣。
有余者止于度,不足者逮于用,故天下可一也。夫释职事而听非誉,弃功劳而
用朋党,即奇伎天长,守职不进,民俗乱于国,功臣争于朝,故有道以御人,
无道则制于人矣。
老子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今行为古,苟利于民,不必法
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
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诵先王之书不若闻其
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不能言也,故「道可道,非
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圣人所由曰道,犹金石也,一调不可更,事,
犹琴瑟也,每终改调。故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曲士不可
与论至道者,讯寤于俗而束于教。
老子曰:天下几有常法哉!当于世事,得于人理,顺于天地,详于鬼神,
即可以正治矣。昔者三皇无制令而民从,五帝有制令而无刑罚,夏后氏不负言,
殷人誓,周人盟。末世之衰也,忍垢而轻辱,贪得而寡羞,故法度制令者,论
民俗而节缓急,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夫制于法者,不可与远举,拘礼之
人,不可使应变,必有独见之明,独闻之聪,然后能擅道而行。夫知法之所由
生者,即应时而变,不知治道之源者,虽循终乱,今为学者,循先袭业,握篇
籍,守文法,欲以为治,非此不治,犹持方枘而内员凿,欲得宜适亦难矣。夫
存危治乱,非智不能,道先称古,虽愚有余,故不用之法,圣人不行也,不验
之言,明主不听也。
文子问曰:法安所生?
老子曰: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乎人心,此治之要也。法非从天
下也,非从地出也,发乎人间,反己自正。诚达其本,不乱于末,知其要,不
惑于疑,有诸已,不非于人,无诸己,不责于所立,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
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人主之制法也,先以自为检式,故禁胜于身,即令行
于民。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县法者,法不法也,法定之后,
中绳者赏,缺绳者诛,虽尊贵者不轻其赏,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
诛,中度者,虽不肖无罪,是故公道行而和欲塞也。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
使不得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不得专行也,法度道术,所以禁君使无
得撗断也。人莫得恣,即道胜而理得矣,故反朴无为,无为者,非谓其不动也,
言其从己出也。
老子曰:善赏者,费少而劝多,善罚者,刑省而禁奸,善与者,用约而为
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故圣人因民之所喜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赏
一人而天下趋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是以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圣人守约而
治广,此之谓也。
老子曰:臣道,方论是处,当为事先唱,守职明分,以立成功,故君臣异
道即治,同道即乱,各得其宜,处有其当,即上下有以相使也。故枝不得大于
干,末不得强于本,言轻重大小有以相制也。夫得威势者,所持甚小,所任甚
大,所守甚约,所制甚广,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得所势也,五寸之关,能
制开阖,所居要也。下必行之令,顺之者利,逆之即凶,天下莫不听从者,顺
也,发号令行禁止者,以众为势也。义者,非能尽利于天下之民也,利一人而
天下从之,暴者,非能尽害于海内也,害一人而天下叛之,故举措废置,不可
不审也。
老子曰:屈寸而申尺,小枉面大直,圣人为之,今人君之论臣也,不计其
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即失贤之道也。故人有厚德,元间其小节,人
有大誉,元疵其小故。夫人情莫不有所短,成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以为
累也,成其大略非也,闾里之行未足多也。故小谨者元成功,訾行者不容众,
体大者节疏,度巨者誉远,论臣之道也。
老子曰: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博达而不訾,道德文武,不责备于人以力,自修以道,
而不责于人,易赏也,自修以道,则无病矣。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瑕,明月
之珠,不能无秽,然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恶妨大美。今志人之所短,忘人之所
长,而欲求贤于天下,即难矣。夫众人之见,位之卑身之贱,事之洿辱,而不
知其大略,故论人之道,贵即观其所举,富即观其所施,穷即观其所受,贱即
观其所为,视其所患难以智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货财以观其仁,振以
恐惧以观其节,如此则人情可知矣。
老子曰:屈者所以求申也,枉者所以求直也,屈寸申尺,小枉大直,君子
为之,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谷,趋行殊方,不归善者不为君子。善言贵乎
可行,善行贵乎仁义,夫君子之过,犹日月之蚀,不害于明,故智者不妄为,
勇者不妄杀,择是而为之,计礼而行之,故事成而功足恃也,身立而名足称也,
虽有智能,必以仁义为本而后立,智能并行,圣人以仁义为准绳,中绳者谓之
君子,不中绳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
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者,
视死如归,义重于身也。故天下大利也,比身即小,身之所重也,比之仁义即
轻,此以仁义为准绳者也。
老子曰:道德之备犹日月也,夷狄蛮貊不能易其指,趣舍同即非誉在俗,
意行均即穷达在时,事周于世即功成,务合于时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简
于世而谨于时,时之至也,即间不容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贪宝赂也,
将以存亡平乱为民除害也,贪叨多欲之人,残贼天下,万民骚动,莫宁其所。
有圣人勃然而起,讨强暴,平乱世,为天下除害,以浊为清,以危为宁,故不
得不中绝。赤帝为火炎,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教人以道,
导之以德而不听,即临之以威武,临之不从,则制之以兵革。杀无罪之民,养
不义之主,害莫大也,聚天下之财,赡一人之欲,祸莫深焉,肆一人之欲,而
长海内之患,此天伦所不取也。所为立君者,以禁暴乱也,今乘万民之力,反
为残贼,是以虎傅翼,何谓不除。夫畜鱼者,必去其蝙獭,养禽兽者,必除其
豺狼,又况牧民乎!是故兵革之所为起也。
老子曰:为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士无伪行,工无淫巧,其事任
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乱世即不然,为行者相揭以高,为礼者相矜以伪,车
舆极于雕琢,器用遂于刻镂,求货者争难得以为宝,诋文者逐烦挠以为急,事
为诡辩,久稽而不决,无益于治,有益于乱,工为奇器,历岁而后成,不周于
用。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
受其寒者。故身亲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其导民也,不贵难得之货,不重
无用之物。是故耕者不强,无以养生,织者不力,无以衣形,有余不足,各归
其身,衣食饶裕,奸邪不生,安乐无事,天下和平,智者无所施其策,勇者无
所错其威。
老子曰:霸王之道,以谋虑之,以策图之,挟义而动,非以图存也,将以
存亡也。故闻敌国之君,有暴虐其民者,即举兵而临其境,责以不义,刺以过
行。兵至其郊,令军帅曰:无伐树木,无掘坟墓,无败五谷,无焚积聚,无捕
民虏,无聚六畜,乃发号施令曰:其国之君,逆天地,侮鬼神,决狱不平,杀
戮无罪,天之所诛,民之所雠也,兵之来也,以废不义而授有德也,有敢逆天
道,乱民之贼者,身死族灭,以家听者禄以家,以里听者赏以里,以乡听者封
以乡,以县听者侯其县。克其国不及其民,废其君,易其政,尊其秀士,显其
贤良,振其孤寡,恤其贫穷,出其囹圄,赏其有功,百姓开户而内之,渍米而
储之,唯恐其不来也。义兵至于境,不战而止,不义之兵,至于伏尸流血,相
交以前。故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身求者,不能立其功,举事以为人者,
众助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动,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
老子曰:上义者,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施惠,立正法,塞邪道,
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群臣同力,诸侯服其威,四方怀其德,修正
庙堂之上,折冲千里之外,发号行令而天下响应,此其上也。地广民众,主贤
将良,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两敌相当,未交兵接刃,而敌人奔亡,此
其次也。知土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苛政之变,察行阵之事,白刃合,流矢
接,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满野,义之下也。兵之胜败习在于政,政胜其
民,下附其上,即兵强,民胜其政,下叛其上,即兵弱。义足以怀天下之民,
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
道也。
老子曰: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行者威也,是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矢石若
雨,而士争光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如子,下事上如父,上视下如弟,下
事上如兄,上视下如子,必王四海,下事上如父,必政天下,上视下如弟,即
必难为之死,下事上如兄,即必难为之亡,故父子兄弟之寇,不可与之斗。是
故义君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于邪以明其势,察其劳佚以知饥饱,战期有日,
视死若归,恩之加也。
通玄真经卷第十二
上礼老子曰:上古真人,呼吸阴阳,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顺,当此之时,
领理隐密,自成纯朴,纯朴未散,而万物大优。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
懋懋,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悟乎天地之间,其德烦而不一。及至神农、黄
帝,核领天下,纪纲四时,和调阴阳,于是万民莫不竦身而思,戴听而视,故
治而不和。下至夏、殷之世,嗜欲达于物,聪明诱于外,性命失其真。施及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智巧萌生,狙学以拟圣,华诬以胁
众,琢饰诗书,以贾名誉,各欲以行其智伪,以容于世,而失大宗之本,故世
有丧性命,衰渐所由来久矣。是故至人之学也,欲以反性于无,游心于虚,世
俗之学,擢德攓性,内愁五藏,暴行越知,以譊名声于世,此至人所不为也。
擢德自见也,攓性绝生也,若夫至人定乎死生之意,通乎荣辱之理,举世誉之
而不益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得至道之要也。
老子曰:古者被发而无卷领,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杀,与而不夺,天下
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万物蕃息,飞鸟之巢可俯而探也,
走兽可系而从也。及其衰也,鸟兽虫蛇,皆为民害,故铸铁锻刃以御其难,故
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因其患则操其备,各以其智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
可循,器械不可因,故先王之法度,有变易者也,故曰:名可名,非常名也。
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后世,因时而变者也。譬犹师旷之调五音
也,所推移上下无常,尺寸以度,而靡不中者,故通于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
主于中。而知规矩钩绳之所用者能治人,故先王之制,不宜即废之,末世之事
善即着之。故圣人之制礼乐者,而不制于礼乐,制物者,不制于物,制法者,
不制于法,故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老子曰:昔者之圣王,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调阴阳之
气,和四时之节,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以立事生财,除饥寒之患,辟疾
疢之?,中受人事,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列金木水火土之性,
以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听五音清浊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察四
时孟仲季之序,以立长幼之节而成官,列地而州之,分国而治之,立大学以教
之,此治之纲纪也。得道则举,失道则废,夫物未尝有张而不弛,盛而不败者
也。唯圣人可盛而不败,圣人初作乐也,以归神杜淫,反其天心,至其衰也,
流而不反,淫而好色,不顾正法,流及后世,至于亡国,其作书也,以领理百
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罪而杀不辜,其作囿
也,以成宗庙之具,简士卒以戒不虞,及其衰也,驰骋弋猎以夺民时,以罢民
力,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民怀
德,至其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所与,废公趣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
者隐处。天地之道,极则反,益则损,故圣人治弊而改制,事终而更为,其美
在和,其失在权。圣人之道曰: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无廉耻,不可以治,
不知礼义,法不能正,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不知礼义不
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不能使人廉。圣王在上,明
好恶以示人,经非誉以导之,亲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刑错而不用,礼义修
而任贤德也。故天下之高,以为三公,一州之高,以为九卿,一国之高,以为
二十七大夫,一乡之高,以为八十一元士。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
百人者谓之杰,十人者谓之豪。明于天地之道,通于人情之理,大足以容众,
惠足以怀远,智足以知权,人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隐义,信足以得众,
明足以照下,人俊也。行可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使
分财,作事可法,出言可道,人杰也。守职不废,处义不比,见难不苟免,见
利不苟得,人豪也。英俊豪杰,各以大小之材处其位,由本流末,以重制轻,
上唱下和,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向仁义,其于化民,若风之靡草。
今使不肖临贤,虽严刑不能禁其奸,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天地之性也。
故圣人举贤以立功,不肖之主举其所与同,观其所举,治乱分矣,察其党与,
贤不肖可论也。
老子曰:为礼者雕琢人性,矫拂其情,目虽欲之禁以度,心虽乐之节以礼,
趣翔周旋,屈节卑拜,肉凝而不食,酒征而不饮,外束其形,内愁其德,钳阴
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哀人。何则?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
原其所以乐,而防其所乐,是犹圈兽而不塞其垣,禁其野心,决江河之流而壅
之以手,故曰: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夫礼者,遏情闭欲,以义自防,
虽情心□噎,形性饥渴,以不得已自强,故莫能终其天年。礼者,非能使人不
欲也,而能止之,乐者,非能使人勿乐也,而能防之。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
窃,岂若使无有盗心哉!故知其无所用,虽贪者皆辞之,不知其所用,廉者不
能让之。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未尝非欲也,知冬日之
扇,夏日之裘,无用于己,万物变为尘垢矣!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
者,去火而已。
老子曰:循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义,仁义立而
道德废,纯朴散而礼乐饰,是非形而百姓眩,珠玉贵而天下争。夫礼者,所以
别尊卑贵贱也,义者,所以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人道之际也。末世之礼,恭敬
而交。为义者,布施而得,君臣以相非,骨肉以生怨也,故水积则生相食之虫,
土积则生自肉之狩,礼乐饰则生诈伪。末世之为治,不积于养生之具,浇天下
之醇,散天下之朴,滑乱万民,以清为浊,性命飞扬,皆乱以营,贞信熳烂,
人失其性,法与义相背,行与利相反,贫富之相倾,人君之与仆虏,不足以论。
夫有余则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故多欲则事不省,求赡则
争不止,故世治则小人守正,而利不能诱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法不能禁也。
老子曰:衰世之主,钻山石,挈金玉,擿砻蜃,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
胎焚郊,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麒麟不游,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
积壤而丘处,掘地而井饮,浚川而为池,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阳缪
戾,四时失序,雷霆毁折,雹霜为害,万物焦夭,处于太半,草木夏枯,三川
绝而不流,分山川溪谷,使有壤界,计人众寡,使有分数,设机械险阻以为备,
制服色等异贵贱,老贤不肖行赏罚,则兵革起而忿争生,虐杀不辜,诛罚无罪,
于是兴矣。
老子曰:世之将丧性命,犹阴气之所起也,主闇昧而不明,道废而不行,
德灭而不扬,举事戾于天,发号逆四时,春秋缩其和,天地除其德,人君处位
而不安,大夫隐遁而不言,群臣推上意而坏常,疏骨肉而自容,邪人谄而阴谋,
遽载骄主而像其乱人以成其事,是故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田无立苖,
路无缓步,金积折廉,壁袭无赢,壳龟无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而为一家,
诸侯制法各异习俗,悖拔其根而弃其本,凿五刑,为刻削,争于锥刀之末,斩
刈百姓,尽其太半,举兵为难,攻城滥杀,覆高危安,大冲车,高重垒,除战
队,使阵死路,犯严敌,百姓一反,名声苟盛,兼国有地,伏尸数十万,老弱
饥寒而死者不可胜计。自此之后,天下未尝得安其性命,乐其习俗也。贤圣勃
然而起,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进其智,远者怀其德,天下混而为一,子
孙相代辅佐黜谗佞之端息未辩之说,除刻削之法,去烦苛之事,屏流言之迹,
塞朋党之门,消智能,循大常,隳枝体,黜聪明,大通混冥,万物各复归其根。
夫圣人非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也,是以不得中绝。
老子曰: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石在中,形见于外,非不深且清也,
鱼鳖蛟龙莫之归也。石上不生五谷,秀山不游麋鹿,无所荫蔽也。故为政以苛
为察,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如此者譬犹广革者也,大败大裂
之道也,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曰:以政治国,以奇用兵。先为不可胜之政,而后求胜于敌,以未治
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应火,以水应水也,同莫足以相治,故以异为奇,奇静
为躁奇,治为乱奇,饱为饥奇,逸为劳奇,正之相应,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也,
何往而不胜,故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制愚,智同则有数者禽无数。
${[推荐]如果您有信息流广告需求信息流https://www.xinxi6.com/河北雕珑科技信息流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以信息流广告投放与托管专业营销公司,欢迎前来咨询
1}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