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礼仪流程,古时丧葬有哪...
210
2023-09-08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祖先们对丧葬礼仪十分重视,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完
备多样的整套丧葬礼仪。后世丧葬品的种类及丧葬程序不断简化,但是主要内容仍然不变,并且流
传至今。丧葬习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一部分,蕴涵着儒、释、道三教派的思想理念。
古人在将死弥留之时会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亲属给其沐浴更衣,穿戴好内外新寿衣,进行化妆整
容,在亲属的守护下走到生命的尽头。丧葬习俗从一个人从弥留之际到其下葬的整个过程,内容十分
繁复。
首先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被视为
死者灵魂的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在没有收殓之前不能熄灭。人死停柩,按照古代的丧
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是希望死者在三天内复生,不然复生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诸事就绪,就要报
丧。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帝王驾崩,朝廷会派出专使讣告天下大臣薨逝,先通报
君王和朝廷;平民去世,要告知亲友和乡里。报丧在形式上必须通知全部的亲友家,这既是一种礼仪,
也是和亲属家人分担死者去世的悲痛。若死者客死他乡,还需要替他“招魂”据说这样是为了让死者灵
魂循声归来,否则会受无穷尽的凄苦。而另外还有“指路”,则是让亡在巫师帮助和引导下走好升天的
道路。而这些仪式则是对“死者归家”的思想表现,是我国的“家文化”在人最后生命时刻的贯穿。
丧葬礼仪又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的死亡,所以要每逢七天一祭地
举行“做七”,直到满四十九天。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吊唁仪式是指亲友接到计告
后,前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还举行最讲究排场
的开吊仪式,孝子孝媳自始至终都披麻戴孝跪在灵案边陪祭。让吊唁的人穿着素服,以亲疏尊卑为
顺序,向死者行礼哀悼,垂泪痛哭。除了长辈外,吊唁者都要在哀乐声中向死者跪拜,一家一堂本家先
祭,外客后祭,一律跪拜行礼,长者在前,晚辈在后。最后,燃放爆竹以标志祭拜礼仪的结束
古代小敛是在死者死亡后第二天早晨举行。把小敛衣陈列在房里,然后铺设好敛床,接着举行
着装仪式。主持仪式的人为死者穿衣:先铺席,再铺绞,再给死者穿上十九套新衣,再让亲属用被
子裹上尸体,然后用绞带捆紧,再把布囊套在尸体上,然后盖上被子,覆盖好尸体。在死后的第三
天,举行大殓的收尸人棺礼,这是死者与亲人的最后一别,仪式非常隆重。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
然后再铺一层黄纸,意思是死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地升入天堂。尸体放妥后,钉棺盖,镇钉七根“子
孙钉”,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这就是对死者进行入验仪式。入验后,雨打棺。停棺在堂,直至出殡
古代礼俗要求,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板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作“出丧”,又叫“出殡”。
人在刚日死,就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则相反。人是奇月份死,在偶月份下葬;在偶月份死,则亦
相反。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唱哭”,哭声要大,否则就
会被视为不孝。最后就是下葬。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死者的墓地常选在地势宽广
出清水秀的地方,希望死者安息地下,从而庇佑子孙。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
穿戴丧服。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
为“遵礼成服”。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保持着原有的“五服”定制,分为斩橡、齐榱、大功、小
功、缌麻的五等。
丧葬礼仪,反映了社会的诸多方面,涉及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民族意识。古代民间
统的丧葬习惯反映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