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头条作者:第一心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情绪安定愉快是3-6岁幼儿健康领域发展的重要组成目标之一,建议教育者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依赖感;同时,帮助幼儿学会适当表达和调控情绪。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的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相一致。而焦虑是一种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常见的负面情绪。尽管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幼儿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但如果幼儿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的焦虑状态而无法自拔,就有发展成焦虑症的危险。焦虑症不仅会给幼儿带来一系列生理发育问题,同时还会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交往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有研究表明,高特质焦虑的幼儿完成复杂数学任务的速度显著地慢于低特质焦虑的幼儿;执行功能方面,转换过程会受到特质焦虑的影响,抑制控制会同时受到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影响。在社会交往中,低焦虑的个体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相对于焦虑情绪水平较低的幼儿来说,焦虑情绪水平较高的幼儿主动发起的社交请求更容易遭到拒绝,他们也更少地向老师发起社交请求,这些请求得到老师的响应也偏少。不仅如此,焦虑症也与其他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共病风险,如抑郁症、双相障碍、多动症等。显而易见,一旦罹患焦虑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均会受到不利影响,与《指南》和《纲要》的宗旨相悖。虽然幼儿园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同样不容忽视。《纲要》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中就明确提出,学前教育需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发力。这是因为在个体成长的生态系统中,家庭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微系统,是幼儿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就幼儿焦虑而言,父母的特质、父母之间的互动及各自与幼儿的互动都对幼儿焦虑的产生和缓解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下,母亲通常是家务照料者和孩子抚育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要使命。受言语发展和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幼儿的问卷调查研究通常以他评问卷为主,幼儿的亲近他人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来作答项目。而儿童行为问题表现具有情景性,在不同场合表现的行为问题不同。过往研究表明,父母相对教师而言更易发现幼儿的神经症性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因此,研究选择由母亲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根据母亲的评定来发现幼儿的焦虑这一情绪和行为问题。一、幼儿焦虑现状焦虑得分分布此次调查中,幼儿在社交焦虑、特定焦虑、分离焦虑、广泛焦虑分量表的得分和量表总体得分的分布都呈正偏态分布,幼儿的得分中高分值的比较少,大部分分值处在低分段,呈现地板效应,揭示出大部分幼儿焦虑水平不高的现状。国内对幼儿焦虑情绪的阳性检出率基本在15%左右,即约85%的幼儿,其焦虑未达阳性水平。国外Bufferd等人对幼儿焦虑障碍的筛查,符合任一DSM-4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比例是19.6%。虽然焦虑症具有发病早且病程缓慢的特点,幼儿阶段也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它的形成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处在人生的初始阶段,能受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多地来自家庭,来自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比如,相对学龄儿童来说,幼儿来自学业和同伴的压力更小。因此,幼儿焦虑得分普遍较低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需要引起教育者关注的是焦虑得分较高、焦虑情绪比较严重的幼儿。教育者应积极关注幼儿心理发展,觉察幼儿情绪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情绪能力发面的发展。焦虑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社交焦虑方面,在研究中,幼儿社交焦虑得分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的研究中,幼儿的社交焦虑得分均无显著的年龄差异。这其中可能有地区差异,也可能与样本的组成有关,但整体来说,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比较稳定。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个体的社会认知有紧密联系的焦虑类型,社交焦虑者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Broeren等人和Oana等人的研究中认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丰富对社会交往的认识,逐渐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出现部分年龄较大的幼儿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现象。但在研究中没有这样的现象,这可能有文化的原因,也可能是在本研究中的幼儿,其对社会交往的认知的变化对其社交焦虑水平变化的影响不足以达到统计上显著意义的程度,或许在更大年龄跨度的群体中,会显示出幼儿社交焦虑水平的显著年龄差异。特定焦虑方面,研究发现女幼儿的特定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幼儿,年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国外的研究仅在特定焦虑方面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他分量表得分和总量表得分均无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比较一致的是,上述的荷兰和香港样本中均发现与本研究同样的现象。罗马样本中女幼儿的特定焦虑得分比男幼儿高,尽管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中国的文化中,男孩子更多地被教育要勇敢,实行男子汉教育,而女孩相对来说更倾向被鼓励表达担心和害怕。相对来说,家长更容易捕捉到女幼儿害怕某一具体事物的情绪,这可能是女幼儿的特定焦虑得分较高的原因之一。分离焦虑方面,研究发现了幼儿分离焦虑得分的显著年龄差异,3岁幼儿的分离焦虑得分显著高于6岁幼儿,4岁幼儿的分离焦虑得分显著高于6岁幼儿。这与Edwards等人的研究、罗马样本和香港样本都不同,这三个样本在分离焦虑得分中均未发现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而荷兰样本中未发现分离焦虑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是女幼儿的分离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幼儿。而且在研究中,幼儿的分离焦虑得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和逐渐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的过程。在上幼儿园之前,幼儿以家庭生活为主,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家庭以及家庭所在的社区,这是幼儿已经相当熟悉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幼儿几乎都是与亲人相处,已建立起较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而一旦进入幼儿园,对幼儿来说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而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分离焦虑。首先是面临着与依恋对象的分离,从长时间与依恋对象相处到九个小时左右不能见到依恋对象,这对幼儿来说是重大的一个变化。其次是面临新环境,需要逐渐适应幼儿园。幼儿园中新的人、事、物对幼儿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需要适应没有主要依恋对象存在的陌生环境,学习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学习与同伴和老师相处。当幼儿熟悉了新老师,交往了新的朋友,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开始喜欢参加有趣的活动,适应了与主要依恋对象的固定时间的分离,幼儿的分离焦虑便逐渐下降,因而呈现出幼儿的分离焦虑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的现状。广泛焦虑方面,研究广泛焦虑得分的年龄和性别的主效应都不显著,但年龄和性别的交互效应显著,在4岁幼儿中发现男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幼儿。赵金霞等人的研究中,男幼儿的广泛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幼儿,年龄方面,广泛焦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武伟等人的研究中,广泛焦虑得分是女幼儿高于男幼儿,不同年龄组间,广泛焦虑得分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付智伟等人的研究中,幼儿的广泛焦虑得分则是年龄和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同样的,Edwards等人的研究中焦虑得分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也都不显著。而荷兰样本中5-6岁组幼儿得分显著高于3-4岁组,罗马样本中女幼儿得分显著高于男幼儿,香港样本中表示有微弱的年龄差异,但是并未报告具体差异如何。各个样本中,幼儿广泛焦虑得分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呈现的现状均有所不同。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来说,幼儿阶段的焦虑水平较低,能捕捉到的幼儿焦虑行为也较少。总的来说,特定焦虑中女孩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分离焦虑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幼儿在社交焦虑、广泛焦虑和总体焦虑的得分都比较稳定,3-6岁幼儿的焦虑水平保持在比较平稳的水平。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