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头条作者:锦盛881311不久前,见一篇谈历法的文章,文中说:“在农历中闰十一月、闰十二月、正月绝对不可能。”在一些历法书和文章中也有类似上述的说法。应当说,上述说法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正月、腊月无闰月,而十一月则是有闰月的,但极罕见。要了解这点得从农历的“闰月”谈起。我们知道,目前我国通行两种历法:公历和农历。公历是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历法。其实质是一种阳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称夏历、“阴历”,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含有一个闰月)。那么农历为什么要设置闰月呢?这是因为农历历年的长度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长度约是365.2422日,这个数目比12个塑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的总日数多,而见13个塑望月的总日数少。由于回归年是寒暑变化的周期,这样若用12个或13个塑望月为1个历年都会使农历年和季节不相符。譬如每年都是12个月,则一年只有354天左右,比回归年短11天左右。假若今年是花冬天过春节,那么16年后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古代天文学家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制农历时,为使每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如初一无月,十五、十六左右满月),就以塑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变化,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使农历年和回归年大致相符合。在19个农历年当中有12个平年,每个平年12个月;有7个闰年,每个闰年13个月。这样一来,19个农历年的总日数与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几乎相等了,能使农历历月与季节大致相符,这就是农历设置闰月的道理所在。编制农历,以廿四节气的“中气”作为12个月的标志。在廿四节气中,以立春开始,逢单数的叫“节气”(如立春、惊蛰等);逢双数的叫“中气”(如雨水、春分等)。农历规定:以不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如果一年中,中气与中气的间隔都是一样的话,那么一年中各月都有作为闰月的机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微扁的椭圆形,大阳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地球离太阳就有远近之别。地球离近日点越近,运动就越快;相反,离远日点越近,运动就越慢。这样就使得中气与中气之间的间隔不相等。譬如从春分到秋分需186天多,两个中气的间隔都超过30头。尤其是夏至到小暑这段时期,大阳在远日点附近,它的运动最慢,使两中气的间隔达到最大(31.44日),在这段时期的前后附近的两中气的间隔也在31天以上,而一个塑望月平均约是29.5306日,这样就使得在这段时期里的历月中,不包含中气的机会较多,这就是闰四月、五月特别多的原因。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只有179天多,这段时期内两中气之间的间隔,除秋分到霜降是30.37日外,其余都只有29天多,所以这段时间内历月中只含1个节气的机会较少,置闰机会就少。特别是从冬至到小寒这段时期,两中气的间隔达到最小(29.44日),前后附近的两中气的间隔也不过里29.55日和29.59日,这段时期里的月份内不包含中气的机会极为稀少,这正是农历无闰正月和腊月、极罕闰十一月的原因。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