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甜品,汉代汤饼、宋代包...
407
2023-09-24
《诗经*大雅*生民》写周的始祖后稷的事,其中着重写了后稷稼穑。收获了粮食以祭祀神祇,粮食要做成熟食。制作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奴隶们捣米去壳舀出,扬去糠皮、揉搓去米壳,淘米,蒸熟。可见脱粒做饭是繁复的集体劳动。
春秋末期,公输般创制了石磨。石磨可以磨砻谷物,能磨脱谷物皮壳又能进一步加工让小麦的麸皮从麦面中分离出来加工成面粉。如此一来,各种粉制食品应运而生,才开始有了“粉食”。汉代有了人工手推或是畜力牵动的石转磨,簸选谷物用的木制农具枣风车被创制出来,可以利用扇板回转生风的动力对粮食进行加工。自两汉开始,杵臼、踏碓、水碓、风车、石转磨盛行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村。元代发明了机械传动磨面的办法,把磨设在楼上,楼下用机轴旋动产生动力。粉食在磨面机械化的基础上也大力发展起来。
所谓“粉食”,包括的种类很多:饼、面、糕、团等等都属于粉食之类。“饼”即用面粉调和而成,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等。“蒸饼”是一种很古老的粉食,顾名思义即用水蒸而成。后赵石虎最喜欢吃蒸饼,用面粉做皮,用干枣、胡桃瓤为心,蒸熟而食。汤饼其实是指现在我们说的“面”。古代的“面”指面粉,面粉制成的一概称“饼”,用汤煮面就叫“汤饼”。宋代的面就有很多种了,如“鸡丝面”、“卷鱼面”、“三鲜面”等都是《梦梁录》里所载。宋代的粉食极其丰富,南宋《武林旧事》里提到有“千层饼”、“油酥饼”、“月饼”等等。我们现在吃的“烧饼”古代也吃,叫作“火饼”。我们现在吃的“馓子”古代也吃,叫作“环饼”。此外还有种类丰富的包子、饺子,大抵以“面”做皮,有各种馅儿:糖馅、豆沙馅、蜜蜡馅、饭馅、酸馅、筍肉馅、枣栗馅等等,或甜或咸、或荦或素。
古代的饼面类食物现在基本都属于“点心”,不算作正餐。
“糕”也是早有渊源的食物。《周礼*天官*笾人》记载,“羞笾之实,糗饵粉餈。”“餈”又作“粢”,本指稷米。郑玄作注称为“餈糕”,即汉代始称之为“糕”。“饵”与“餈”同样是指糕,又有不同:“饵”是将米磨成粉制成糕;“餈”则是先将米蒸熟再捣成粉制成糕。北方喜食饼,南方喜食糕,据《武林旧事》里提及的南宋时期的“糕”有很多:糖糕、麦糕、雪糕、蜂糖糕、豆糕、粟糕、乳糕、栗糕、糍糕等等。
南方的糕点名目繁多,统称为“茶食”。《梦梁录》里说,“杭城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凡点索茶食,大要及时,如欲速饱,先重后轻。”
北方的点心最著名的是“京八件”。京八件源自于清代宫廷的“大八件”。“京八件”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原来仅是指在点心上刻上“福”、“禄”、“寿”、“喜”等等吉利话,摆在盘子里形成图案,八盘称为“八件”。后来“京八件”按种类细分又可分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酒皮细八件。
“京八件”都是有馅点心,区别主要在用点心皮的不同。“酥皮”是指两次和面,让点心皮形成一层一层的酥皮;“奶皮”是和面时加入鲜奶;“酒皮”是和面时加入黄酒或白兰地。“京八件”的点心馅以白糖、山楂、枣泥、澄沙等为主料,以子仁、桂花、玫瑰、蜂蜜等辅料,形成八种点心馅:玫瑰馅、香蕉馅、青梅馅、白糖馅、枣泥馅、豆沙馅、豆蓉馅、椒盐馅。
小八件则要做成各种水果的形状,如“桃”、“杏”、“苹果”、“柿子”、“橘”、“枣”等等,以谐音取其美好寓意。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