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是一个什么样的期刊,他是兰大首位在《柳叶刀》发文的学生!却不被光环所累

抖帅宫 975 2023-10-07

柳叶刀是一个什么样的期刊,他是兰大首位在《柳叶刀》发文的学生!却不被光环所累-第1张-观点-玄机派

来源头条作者:兰州大学

见到周奇时,他正在医学教学实验楼循证医学中心的实验室里忙碌着。同往常一样,他紧盯着电脑屏幕,进行医学文献信息检索与数据处理。

他看起来其貌不扬,但眼神中透露着认真与投入。

就在这一方小小的实验室中,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周奇成为了兰大医学史上首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柳叶刀》发表文章的学生。

01 他和《柳叶刀》的故事

周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he Lancet》发表通信类文章

时间回到2019年10月5号晚上,周奇正在电脑前阅读近期领域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献。浏览到《柳叶刀》期刊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通信类文章被在线发表了。“其实期刊编辑人员6月份左右的时候邮件通知了我们,我的文章入选了。当我亲眼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柳叶刀》发表的时候,还是特别激动,第一时间告诉了导师和同学,跟他们分享喜悦,以至于兴奋地一晚上没睡着觉。”周奇回忆道。

《柳叶刀》(英文名《The Lancet》),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有着近200年的悠久历史,目前期刊影响因子达到59.102,是医学界耳熟能详的国际顶级期刊。

周奇发表的这篇文章,源于他的导师,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陈耀龙教授组织的一次课题组组会。

“陈老师课题组每周日晚上都会带着研究生和蒲公英科普协会的本科生一起开组会。某天晚上的组会,陈老师让我们分享医学权威期刊最新发表的学术研究。那天我正好分享了《柳叶刀》最新的一篇文献,关于22种药物干预措施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在分享以及和导师同学们交流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这篇文章中部分观点可能存在不严谨的情况。”周奇说。

“该文献把这一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纳入89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数据合成,最终得出22种药物疗效之间排序的优先性,但其中16篇来自中国的随机对照试验大部分存在质量上的问题(真实性有待考究,因为之前有调查显示,中文期刊上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只有7%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对照试验)。我们针对这16篇中国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讨论。”周奇说。

于是,周奇和导师以及同学们很快整理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系统评价是临床实践指南的基石,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影响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因此,进行系统评价研究时,应对纳入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上的核查,联系原始研究的相关作者,确定原始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实早在10年前,陈耀龙教授和同在循证医学中心的杨克虎教授在《柳叶刀》期刊上也发表过一篇通信类文章(杨克虎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文对《柳叶刀》上发表的“Avoidable waste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porting of evidence”一文中所构建的研究被浪费的模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补充了其中的关键环节。

文章发表后,两位教授收到该文作者,国际循证医学先驱、Cochrane协作网、James Lind Library创始人Iain Chalmers爵士的感谢信,信中指出陈耀龙、杨克虎教授提出的观点和内容恰当地完善了他构建的模型,并表达了进一步与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交流合作的意愿。

巧合的是,两位教授都是周奇的导师。

“我有两个导师,杨克虎教授和陈耀龙教授,他们在循证医学这个领域上给了我极大的支持,提供给我很重要的学术平台,让我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全心进行学术科研创作。”周奇说。

而提到这个科研能力突出的小伙子,陈耀龙更是直言不讳:“周奇大事做的成,小事做的好。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小伙伴们真诚。对科研充满着无限的热情,未来的前途不可估量。”

02 与科研为伴,是一种不一样的幸福

在科研的道路上,对于研二的周奇来说,已然算得上是硕果累累——除了《柳叶刀》,他还发表过9篇SCI论文、11篇CSCD论文,参与临床实践指南10余部、科研项目10余项......但每一份成果的背后,都少不了鲜为人知的付出。

从2014年入学开始算起,今年是周奇与医学结缘的第六个年头。回忆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的场景,他说:“自己当时的每一个志愿基本都是医学专业,只是最后没被第一志愿——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而是机缘巧合地被调剂到了临床医学检验专业。”

或许人生总是充满了巧合。早在大一偶然参加的一次学术讲座中,周奇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科研启蒙老师陈耀龙。“当时讲座围绕“循证医学”展开,我立刻感觉到很有兴趣。”周奇回忆道。

用导师陈耀龙的话说,循证医学大部分情况下不直接生产研究证据,但会对现有的研究证据进行遴选、评价和分级,从而提供给决策者高质量的信息和依据。特别是在信息泛滥良莠不齐的情况下,这样的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讲座结束后,周奇第一时间联系了陈耀龙,表达了自己的兴趣,这样便开始了他在循证医学方向的探索之路。

谈到多年的科研奋斗历程,周奇总是面带微笑。在他看来,与科研为伴,是一种不一样的幸福。

周奇当时所学的专业实行的是医学类专业中的“1+3”模式,即本科四年,大一在榆中校区,其余三年搬至城关校区东区。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周奇就放弃了回家的休息时间,在循证医学中心担任了本科生志愿者,开始逐渐接触到循证医学领域的日常实践与工作。也是从那时起,对于周奇而言,陪伴他的常常是循证医学中心深夜的灯光。也正是在实验室一点一点埋头探索的过程中,周奇渐渐感受到了自己所学专业的魅力,并开始慢慢寻找自己对于循证医学专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乃至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科阶段的周奇,除了面对繁重的医学课程外,还要兼顾科研工作。“为了能够按时完成科研任务,有时候我只睡4个小时,通宵熬夜也不足为奇。不过艰难的是,熬夜之后还要顶着黑眼圈继续上课。”周奇笑着说。

其实,周奇也坦言,在科研上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及反复在文献检索与筛选等一件事情上的探索与执着,常常让他感到迷茫与困惑,久而久之甚至产生了倦怠心理。幸运的是,面对这些科研路上的绊脚石,周奇渐渐在荆棘之中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式:“除了要及时与老师、学长学姐充分沟通外,也要熟悉各类数据库,学会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并热爱自己的选择,激励自己无悔地走下去。”

投身科研,除了热情,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周奇记得导师陈耀龙曾这样告诉他们:“当前国内外都非常缺乏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家,我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方法学家的重要性,并相信这份事业对你们潜在的意义和价值,早日成长为卓越的方法学家。”

循着这样的思路,周奇在循证医学的道路上坚定地大步前行。

周奇发表的9篇SCI论文

周奇发表的11篇CSCD论文

03 属于医学生的情怀与坚持

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在国际学术会议中英文汇报

医学专业,在很多人眼中,学起来辛苦且枯燥。周奇却不这样想,他知道,自己是在一点一滴的了解和日积月累的探索中逐渐喜欢上循证医学乃至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平时,周奇最主要的工作便是信息检索、文献评估、证据的处理以及转化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诊疗决策的规范性文件。通过查阅海量的文献资料进而对临床医生的常规实践提供建议、指导与帮助。

也就是说,周奇虽然是医学生,但却是“不拿手术刀”的医学生。

“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时候,比如开什么药,采取什么样的诊疗方案,其实并不是完全一致,即便是在同一个科室,不同的大夫针对同样的疾病问题,所开具的药方或处方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时整个诊疗流程也会不同。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基于大量已发表的高质量研究客观地逐一解答这些临床问题,然后转化为指导临床实践的规范性文件。”周奇解释道。

除了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外,周奇所在团队还会结合患者的情况以及医生的临床实践,在汇总医生、患者、实践三方信息的前提下针对临床具体问题进行决策。周奇说:“这样其实非常有利于优化我们的临床诊疗流程。”

在周奇看来,作为一名医学生,当自己参与优化的诊疗方案能够切实帮助到每一位患者时,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就是有意义的,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情怀所在。

对于循证医学专业的研究者来说,在筛选文献时,常常存在不同文献对同样问题的结论是矛盾的,有时甚至会颠覆人们日常当作真理般存在的观点。这一点,周奇深有体会。

“我举一个例子,很多人觉得,多喝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经过临床研究的反复验证后,结果显示牛奶过量摄入会引起骨质疏松,这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之一。其实,我们不仅在做科研还在做科普,就是要让大众更多地了解上述这样的科学实践。”

怀着普及科学知识的美好愿景,周奇所在的科研小组成立了“蒲公英科普协会”,和本科生一起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科研科普工作中去,让医学生们一入校就体验到了科研科普工作的意义,更是希望把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传递给更多的人。

周奇的专业并不是在手术台上或诊疗室里直接面对病人,更多是在背后默默通过信息检索与分析,去探知不同方案的具体施行效果并辅助临床医生改进临床实践。“就像医学教育一样吧。”周奇笑着说道。对他而言,不论是台前还是幕后,医学生的情怀与从医工作的理想已无形中深深嵌入他的生命。

谈及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坚定地从事医学工作:“能加入一些学术团体或机构,或者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把我们的科研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医学生,继续进行医学教育与科普。”

生活里的周奇是一个淡定从容的人,也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平时与导师同学一起打篮球、聊聊轻松的生活话题,都让远离家乡的周奇找到了更多的温暖。

“我很感激自己的父母亲人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感激学校和导师提供的丰富资源与无私帮助,感激并肩作战的团队成员相互包容与配合,也小小地感激一下自己在遇到无数困难时没有忘记初心。”周奇说。

取得多项科研成果没有让周奇依赖光环而止于探索,他一如既往,踏实地走在科研的道路上。目前,周奇已经投入了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课题,课题组将基于高质量的研究,形成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最佳诊疗决策的指导性文件。

今年已是周奇与医学结缘的第六个年头。在兰大,周奇从对专业的迷茫无助到逐渐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未来,他也将坚持梦想,继续在医学科研之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记录人生的意义。

内容来源丨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丨肖坤 黄煜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丨王雯琪 汤欣然 黄煜

责任编辑丨黄煜

主编丨肖坤

上一篇:测速器在线测速,网络测速工具
下一篇:二脚趾比大脚趾长算命(脚趾竟然有这么多的秘密,你的好运都在里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