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清明节的了解,清明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抖帅宫 827 2023-10-19

我对清明节的了解,清明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日-第1张-观点-玄机派

来源头条作者:梅子是个普通人“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三月已经就要翻篇,最美人间四月天,杨柳依依,草木青青,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时光的列车马上就到清明。

一岁一相思,一年一清明。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日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之所以叫清明,《岁时百问》里解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者,清新清洁清爽;明者,明媚明朗明净。

此时呢,春回大地,天清气和,降水增多,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玉兰花争相开放,大地仿佛铺开一幅斑斓的画卷。柳枝抽出嫩绿的枝芽,燕子也从南方飞来,大地到处是万物生长,生机盎然,春意勃发的动人景象。和“清明”二字好契合。

描写清明的古诗很多,但说到清明节,很多人脱口而出的都是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谁让它朴素晓畅,朗朗上口,名气太大呢。这首诗既描写了天气情况,又描写了民俗风习,很好的揭示了清明节的双重身份: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兼有自然和人文内涵。

清明节的特殊还在于,别的传统节日都是喜庆的,欢乐的,祥和的,团圆的,唯独清明是悲欣交集的,死生并置的。它既有扫墓祭祖生离死别的悲酸泪,也有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欢笑声,具有特殊的色彩和意味。小踏青,耳聪目明”“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白居易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么大好的春光,不出去玩,宅在家里是不是个傻子?

此外,清明时节男女老少纷纷走到户外扫墓踏青,人来人往,给青年男女提供了结识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人面桃花”的故事。唐人崔户走到一户人家讨水喝,一个女子为他开门,并站在一棵桃树下含情脉脉情意绵绵的望着他。第二年再去,物是人非,不见去年人,只有桃花笑春风。于是,他在姑娘家门上题了一首非常惆怅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些“再见”再也不见。有些错过,就是一生。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古代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民国时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清明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据说,清明插柳戴柳有驱鬼辟邪作用。

柳,婀娜多姿,生命力旺盛。清明时节,柳色青青,人们编柳帽戴头上,折柳条做柳笛,就沾染了柳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俗语曰“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清明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所以,感恩自然、感恩祖先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知恩图报就是一个人从内心感知他人对自己的恩惠和帮助,记住并由衷地生发出感谢之情、回报之心,付诸行动。

清明节里的家国情怀,主要是家的情怀,核心就是孝文化。百善孝为先。孝,就是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敬养,让他们心情愉悦;父母去世了,要好好安葬他们,并定期纪念。只要还有人记得他们就永远活在后代心里,没有离去。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古人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知恩图报是最大的善行。只有形成得到与付出、感恩与回报的良性循环,人和人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互助的合作关系,社会才能有序运行,人类和大自然才可能和谐相处。

感恩之心并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育。清明节以及特有的祭扫活动,让活着的人缅怀逝者的功劳与业绩,让自己体会所受到的恩惠,并由此激发、强化了报答之心。所以,清明节不仅是感恩情怀的体现,还是培育感恩情怀的重要时机。

我们经常会追问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站在祖先墓碑前,你会清晰的感知到生命的来处,你是家族繁衍生息链条上的一环。生老病死,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我们和死亡之间隔着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向死而生是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的生命现实,看重生存价值,认为生命短暂而宝贵,必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未知生焉知死。意识到死亡的存在,才会更加珍惜生命,但同时又尊重逝去的生命,慎重而追远,努力超越生命的短暂,追求不朽。这种态度影响了清明节习俗活动的生成,并在清明节习俗活动中得以体现。

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总觉得死亡是沉重的,悲痛的,晦气的。可死亡是每个人的终极归宿,是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清明去墓地祭拜,有死亡垫底,你对更加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妨带孩子去为先人扫墓,接受死亡教育,让孩子知道生活不仅有童话和美好,还有无常和逝去。死亡教育,终归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学会爱与被爱,热爱生活,珍惜眼前人。

有人说,人这辈子,其实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身体的死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呼吸停止,人的生命终结;第二次是葬礼和追悼会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从社会关系上死亡;第三次是在没有人记得你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真的终极死亡。

珍爱生命、慎终追远、追求不朽的生命意识,在清明节的习俗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连绵不绝的生命链条上,清明是一场生者和死者的对话,是生命和死亡的并置。人们必然思考该怎样活着的深刻话题,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清明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死观、宇宙观、生命观等。

中国人具有顺天应时,顺时而动的传统。清明时节,气温回升,阳气上升,雨水增多,适合作物成活生长。其时适合开展春耕春种、点瓜种豆、植树造林、养蚕采茶等农事活动。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农时,适时播种耕耘。你在三四月份播种,八九月份自有收获。

古人云“不时不食”,清明前后正值大量新鲜菜蔬上市,比如荠菜、榆钱、槐花、香椿、柳芽、菜薹等,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强身健体,寄托人们对生活康宁的美好诉求。

清明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时间设置和社会安排,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利、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是进行生命意识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机。历史演进,时光变迁,它依然具有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长路辗转离合悲欢/人聚又人散/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也短暂。“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上一篇:普通员工年终个人总结,年终个人工作总结(附精彩范文)
下一篇:男命日柱坐偏印老婆相貌,通过八字日柱看自身命运丙丁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