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的意思,你知道古人纺纱的意义...
712
2023-10-19
今天想和大家说说古人纺纱,为什么单说纺纱,不说服装呢?因为纺纱是人类服装的源头,是服装形成初始环节,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因此理解了纺纱就理解了纺织、也就理解了服装。
纺织是由纺和织两个概念组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考古证据发现,“纺”比“织”要早得多。
人类对于植物纤维的利用早在大约在十万年前后就开始了,最初是将其加工成线或绳,用于日常的狩猎活动和缝制兽皮以及穿挂装饰品。其中杀伤力极强的石球,是一种在当时比较先进的远距离狩猎武器,它的使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以手投掷的原始方法之外,还有两种基本用法:一种是绊兽索,另一种是飞石索,二者都是与植物纤维加捻成具有很强韧性的绳索,或用兽皮加工的成皮条配合使用的。如下图:
绊马索
绊马索狩猎
最有意思的是我国许家窑遗址(距今10-7万年)出土的石球数以千计,最大的重1500克以上,直径超过100毫米。与石球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野马、披毛犀和羚羊化石,其中仅野马化石就有三百多匹,在考古史上实属罕见,有人把许家窑人誉为“猎马人”。看样子,许家窑人应该是当时的猎马专业户了。
许家窑遗址出土的石球
另外还有北京山顶洞文化遗址(距今11000年)的骨针,长8.2厘米,最大直径为0.33厘米,骨针上还有一个细小的针眼,显然是穿线用的。
山顶洞遗址出土的骨针
另外还有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距今4000年)出土的陶器上的绳纹,如下图
庙底沟遗址陶器上的绳纹
以上这些例证表明,早在人类把纤维用作衣服之前,就已经有了广泛充分的实践之功了,这些线、绳索用作武器、装饰、兽皮缝制、结绳计数等等,不仅显示了当时人类纤维利用、制作的高超技术,同时帮助当时的远古人类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重大难题,实属是当时的高新技术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已经形成当时社会部族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政治力量。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共同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历法纪年。
这天干光是用作历法、年份之用的吗?
上个世纪初,新史学开山鼻祖王国维第一次发现甲骨文中的“天干十字”竟然和商朝的商王王系表所用的称号对应。
啥意思呢?也就是说,整个商朝的商王王系全都是用天干十个字来标注的。
比如:大乙、商汤,商朝开国国君;
太丁、商汤之子,未及继位便已去世,所以太丁之弟外丙继位。
中壬、商汤之嫡三子,是商朝第三位君主,在位4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代表商朝十大部族。
这十大部族,为什么用这十个字来表征呢?
是因为在原始人文早期,这十大部族都能各自制作独到的工具,于是以这种工具制作的骄傲用作自己部族的图腾徽号,从而形成各部族的标志。
也就是说,按现在的观点看,就是当时最牛逼的十大产业集群形成的十大部落。
这十大部落都是干什么的呢?
我们来看看!
比如“甲”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早期就是画一个十字。它是什么意思呢?一手支棍,一手用两个棍绑成一个十字架作为盾牌,这就是“甲”这个字的早期构型,以后在上面覆盖一块兽皮,这就是“甲”字的来源,它表明甲部族特别会制作盾皮,对,就是打仗用的盾牌。
“丙”字家族是搞钻木取火的。
“丁”字家族搞采矿、冶炼的,制作了铜器,于是以此为骄傲形成丁部族。
“戊”字实际上是画了一个古代的兵器,“戈”手持的地方打一个指示符号,这个字就是“戊”这个字的来源,是说这个部族特别能够制造兵器。
“己”字是说这部族特别会用绳子捆扎东西。应该是专业仓储、包装的,于是该部落以此作为自己的徽号。
“庚”字部落是制造玉器的。
“辛”字部落是制造木器工具的,是制造家具和房屋的专业户。
“壬”字部落是搞缝纫的;“癸”这个字它是人类古代纺庄的象形描述,也就是早年编织麻布的那个纺
锤(纺专),它的旋转状态,画出来就是个“癸”字,是搞纺织器械的。
而“乙”字部落呢?它实际上画的是什么?画的是一条绳索。
对,就是我们今天谈的绳索。早期的绳索都是用植物纤维编制而来的,而纤维只能从诸如亚麻、草、藤条、竹子等提取出来。要制作绳子,首先得把亚麻放在水中,把它的肉质部分沤烂,然后把它短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然后要把它编制、集束、弥合成长绳,中间还不能打结,这在当时绝对是个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当年能制作绳子的部族以此为图腾徽号,这就是乙部族“乙”字的来源。由此看来,殷商鼻祖商汤家族很可能是靠玩绳子起家的。
由此可以看出,这十大部落是代表当初商朝时代的最为先进的技术、工具的
生产部落,为当时的朝代的人类生存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部落。同时也是力量最为强大的十个部落。
我们回来继续古人的纺织故事。
在有了植物纤维用于绳子、线的应用经验后,人类开始慢慢地向其他类型的
织物进行尝试,如:编织渔网、编织篮子等等。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稳定,人类的生殖水平也渐渐提高,随之带来了用传统的动物毛皮生产的皮服也不能满足人口激增带来的生存压力,必须要寻找能够替代动物毛皮的取暖材料,渐渐的原始人类把目光投向了能够用于绳索、渔网、篮子的织物,能不能用植物纤维织成织物取暖呢……?试试吧。
这里要提出一个纱线形成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纱线的加捻。
什么叫加捻呢?加捻实际上就是为了使形成纱线的纤维之间加强抱合力,这样可以使整体纱线强力提高,提高纱线质量。加捻后的纱线具有良好的强度、延伸性和弹性,同时能经受后期纺织染整加工和使用中的各种机械力。具有较好的长度、摩擦力和抱合力,利于面料的织造。拥有吸湿性和热不变性,有利于染整加工及服用时的舒适性。加捻后的纱线表面光泽、手感好,织成面料后不易起球,等等等等好多好处。
我们祖先形容团结就是力量的时候,往往用“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来形容,就是从远古传统纱线的加捻成型的实践中感悟出来的。
最初的织物纱线的形成是用纯手工的搓捻方式进行的,这从绳子的加工经验中完全可以获得,但是效率很低,如果用这种方式制成的纱线制造织物,可想而知形成一件织物是很慢的。人类的发明史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不变的确定性追求因素—效率。伴随着一个新的发明,后续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升这个技术、产品的效率,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于是,远古人类开始尝试用工具提升纺纱的效率。
因为纺织物易于腐烂,不易保存,因此现代的人们想要了解人类祖先的生活状态,就只能从他们遗留下来的以石头、兽骨、动物角、蚌壳等不易腐烂的材料制作的工具去猜想,因为遗留物以石头居多,所以称之为石器时代。纺织是何时开始的,现代很难精准断代,所以就只能以找到的石纺轮作为纺织出现的标志。事实上纺织的出现应该比石纺轮更早,至今尚存的亚马逊原始部落用野生棉花做成兜婴儿用的布兜,她们就没有使用纺轮,而是直接用手在大腿上把棉花搓捻成线。有了纺轮,捻线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石纺轮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纺织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传统纺纱:
捻线的工具一般叫作纺锤、纺坠,民间也有称作捻线砣的(如下图)。
纺锤
最早的纺纱技术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它是借助于纺锤进行的,是由手指捻动锤杆提供动力,捻动的间歇性决定了纺锤转动的速度不均匀性和运动间歇性,导致纱线的不均匀和纺纱效率的低下。要克服上述缺点,进一步提高纺纱的质量和效率,就得给纺锤提供均匀、连续、稳定的动力。
古老的掉锭法纺纱技术
古老的转锭法纺纱技术
传统的手工纺纱是用手指捻动纺锤提供动力,这样就会产生捻动的间歇性,而这种间歇性会导致纱线的不均匀和纺纱效率的低下。要克服上述缺点,进一步提高纺纱的质量和效率,就得给纺锤提供均匀、连续、稳定的动力。
所有的发明均来源于问题,问题产生需求,需求导致发明的产生。
为了解决手工捻线的间歇问题,先人们开始尝试更好的工具。于是手摇式纺车应运而生了,它由一个锭、一个绳轮和手柄组成,轻轻摇动绳轮,由绳子以几十倍的传动比带动锭子高速而均匀稳定地转动。这大概是带传动的最早应用实例。纺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和质量,并根据织物的要求,纺制粗细不同的纱线。经过不断的改进,单锭改为多锭,手摇改为脚踏,脚踏纺车是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史上的重要发明。元代出现了脚踏五锭麻纺车,每昼夜能纺二斤纱。还有以人力、畜力或水力引动的大纺车,有三十二枚纱锭,一昼夜能纺一百斤纱,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械。在西方,直到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才制出“水车纺机”,比中国的水转大纺车晚了几个世纪。
手摇式纺纱车
现在仍在使用的脚踏式纺车
水力大纺车
好,我们现在总结一下:
根据考古证据证实,人类纺织的实践最初应该是从线开始的。线的用途除了织布缝衣外,还有钓鱼、套鸟、织网、绑扎箭头、缝缀兽皮衣树皮衣等等,捻线的历史比5000年的纺轮历史久远得多。仅此一项,就有几万年的历史。
人们发现用弓弦振荡可使羽毛松解,用水沤麻可以析出极细的纤维,用热水浸泡可从茧中抽出丝纤维。这是纤维获取、纱线制作的准备环节。如何想到的,无证可查,全靠猜想。
捻线的作用是使线变得更加结实、耐用、多用。这点很重要,应该是纱线得以可持续使用、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道理,对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有很深的影响。
捻线的经验来源于人们搓绳的实践。
先把纤维松解,再把多根拈合成纱,这就是捻线。最初的手工纺纱,开始是用手搓合,跟搓绳相似,效率可想而知。
纺锤的出现对于纯用手掌捻线来说是一次革命,纺锤的大量出现,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对纱线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应该就是织布。陕西半坡村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面有布纹的印痕,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手摇纺车、脚踏纺车、水力大纺车是人类祖先在工业社会未到来之前,纺纱技术发明的极致。代表了农业社会生产力的最高水平。而纺车发明的初始思维,是提升捻线的质量、效率,即提升传统纺锤的效率。传统纺纱、捻线的基本原理并没有改变。
即使到了工业时代后的现代纺织业,现代化的大机器、高效率条件下的纺纱生产,其基本原理还是最初的传统纺纱原理。
这是整个人类纺织产业发展历史中最为确定不变的东西。
用现代的观点看,传统的纺纱是基础发明、是基础科学,后续的手摇纺车、脚踏纺车、水利纺车、现代化的机器纺纱等全是应用科学。
从现代人的纺织产业链的加工顺序可以分为上游纺织技术——纺纱技术,中游纺织技术——织造技术,下游纺织技术——纺织服装设计。纺纱技术是织造技术和纺织品服装设计的基础,没有纺纱技术就没有织造技术和纺织品服装设计,可见纺纱技术在整个现代纺织技术体系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根据前面的考证发现: 原始纺织技术也是遵循纺织技术体系的发展规律而来的。
原始纺织技术的发展路径是:皮服→纺纱→织造→纺织品服装。所不同的是
原始服装(皮服)早于原始纺织技术,原始服装促进了原始纺织技术的发展。
纺纱技术一开始并不是为了织造,而是为了皮服的缝纫。织造技术的原理一开始也不是为了纺织,而是为了编织篮子和渔网。只有到了原始农业主业农耕、种植有了大量的剩余,导致人口激增,且有剩余劳动,而皮服已不能满足激增人口需要的时候,服装织造才有可能出现。
原始纺织技术的出现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纺织技术伴随着人类从猿人到人的发展过程。人类学告诉我们,人类每一次技术上的进步都是以人类的动物本能退化为代价的。反过来讲,逐渐退化的动物本能又加剧了人类对于技术的依赖。从这点来讲,我们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
由此看来,最初的纺纱技术的出现,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文明的建立是多么重要的一件大事啊!
全文完,如果您喜欢,就给点个“赞”或者“再看”吧。谢谢了!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