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边骨,一杆清代戥子代代相传

抖帅宫 441 2023-10-24

永定河边骨,一杆清代戥子代代相传-第1张-观点-玄机派

来源头条作者:台海网

陈亚元和戥子

银两天平秤

台海网10月3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一杆清代的戥子,家中代代相传,甚至从龙岩到厦门,又从厦门到永定,再从永定到厦门,它一直跟在主人身边。说起这段历史,家住霞溪社区的厦门历史影像研究会副会长陈亚元十分感慨,这也让他与戥子结下不解之缘。

陈亚元说,他现在收藏有二十多杆戥子,2000多张钱庄、金铺等的票据。这些清末民初的藏品,见证了一段和商业金融有关的历史。

祖上开店传下清代戥子 做工精致保存完好

陈亚元从1985年开始收藏古钱币,后来又收藏各种老照片、钱庄票、老侨批、铜手炉等,在他的家中收藏有十多个系列实物。其中就包括戥子。

陈亚元说,关于那杆清代的戥子,当年他的父母从龙岩来到厦门生活,父亲用红布包起来,收藏在家中的橱柜里。他小时候也见过,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父母也没有告诉他。全家下放到永定湖雷时,那杆戥子也一直跟随着父亲,后来又被父亲从永定带回厦门。

这杆家传的戥子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外盒为红色木质,长约32公分,葫芦形,上面有“玉崑号”字样。秤杆为骨质材料制成,圆形秤盘是铜质的,秤砣为厚薄得体的椭圆形,也是铜质。秤盘周边有三个洞,用细线挽结,与秤杆头相连。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戥子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陈亚元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戥子的文章,才知道其用途。他询问母亲,得知家中的戥子是祖上在龙岩开店时使用过的。陈亚元因此深入了解了戥子的历史和价值,并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厦门和其他地方的戥子,陆续收藏了二十多杆。

陈亚元说,这些戥子的设计和制作工艺都很精巧,木制或竹制盒一般都是葫芦形,犹如微缩的弦琴盒。秤杆有象牙、骨等材质。秤砣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多种。戥子有大有小,但都很轻便,可以随身携带。其价格根据材质和完整度而定,比较精致完整的,一般一杆五六百元,如果是象牙材质的,则要七八百元。

金店钱庄都会用到戥子 如今成高品位藏品

陈亚元介绍,闽南人称“戥子”为“厘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只要有资金就可以开钱庄,厦门大同路、升平路、海后路等是最繁荣的商业街、金融街,有绸布店、金店、钱庄、参行等。特别是大同路钱庄很多,金融发达,进口洋参店也很多。钱庄和店铺都要用到戥子,民间流传着“家有万贯,外有戥子”的说法,即家里很有钱,外面就有一杆戥子,说明当时家里做生意的都会有一杆戥子。他收藏的二十多杆戥子,主要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有两杆就来自当时大同路上的钱庄和洋参店。

在收藏界,戥子这样的实用器属杂项收藏的范围,相对来说算是个冷门。近年来,随着收藏的升温,戥子也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渐渐被当作一种品位非常高的藏品。陈亚元说,收藏戥子主要看两方面,如果外盒上面有堂号,说明出自某一家钱庄或者店铺,就比较有价值。另外看秤杆的材质,象牙的价值高于骨质的。

如今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衡器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杆秤已淡出人们的生活,戥子更是难以幸免。陈亚元说,在收藏家协会举办的一些小规模展览上,他提供收藏的戥子和票据作为展品。在类似“走寻老厦门”的活动中,他也将它们带到现场给感兴趣的人介绍,希望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通过老物件了解以前的人们是怎样做生意的,也了解衡器发展以及商业金融的历史。

【名词解释】

戥子

陈亚元收藏的戥子。

陈亚元家传的戥子

学名戥(děng)秤,是宋代刘承硅(据传)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属于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这种戥秤结构合理,测量精度为一厘,相当于今天的31.25毫克。这样的称量精度,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它不仅表现了我国历代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同时,它也给人一种精神文化的享受。

【链接】

票据字符像天书 原来是“流水码”

票据上的流水码

陈亚元收藏的钱庄、金铺等的票据,也与戥子有密切联系。过去在金铺、钱庄中进行金银首饰买卖、银两交易等,要用戥子称重,然后开出票据。20多年前,陈亚元在古玩市场看到一张票据,他觉得上面的字符就像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但也因此产生兴趣,开始了各种票据的收藏。

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漳州古玩市场购到一份《本铺制造各款改良四方号簿,开设石码中镇马路洋庄发兑》,才知那张票据上面的字符是一种古老的字码,称竹筹码。闽南民间称四方号,也称流水码,其中竹筹码的叫法历史很悠久。

关于这种字码,据说秦朝大将蒙恬率领10万大军出征,就用数码计算军粮,而用竹签记写军粮数量的数码,亦称竹筹码。其写法是:1为一竖,2为二竖,3为三竖,4为一打叉,5为阿拉数字“8”字右上打开口,6为上一点下一斜横……从1至100的数字都有特定的写法。

上一篇:桂木树图片,中药材桂木干
下一篇:惊蛰代表人生的寓意,这4个传统习俗要了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