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头条作者:历史解密坊文物修复是个要求很高的活,不仅要掌握文物知识和材料科学,还要足够得有耐心和手巧,才能复原一件文物本来的样貌。在文物修复过程中,专家们也常常会复制一件新的文物,这样一来要求就更高了。比如,山西博物院有件传奇文物“一佛二弟子说法佛龛”,专家们用了三招将它完美复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山西博物院位于省会太原,它始建于191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山西博物院内,收藏了50多万件藏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青铜器和石刻佛像,书写了三晋大地上几千的辉煌历史。近年来,山西博物院的专家们开始专注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并且在此过程中也利用最新的科技,复原了一批精品的文物,比如一佛二弟子说法佛龛就是其中的代表。一佛二弟子说法佛龛是一件南北朝时期的石刻像,高约58厘米,长约61厘米,出土于大同的一处北魏建筑遗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专家们经过研究,该文物的雕刻手法十分精细,将佛像的面部神态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历经两千年的历史,如此完美地保存下来,确实是堪称传奇的文物。不过可惜的是,一佛二弟子说法佛龛是砂岩石刻,因此表面十分脆弱,易受到腐蚀。上世纪90年代,一佛二弟子说法佛龛上已经出现了多处裂缝,虽然专家们经过多次修复,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反而还因为修复技术和材料不够成熟,给文物带来一些人为的伤害。到2016年,山西博物馆决定不再将一佛二弟子说法佛龛放在展柜,而转移至地下封存在无氧恒温室,因此就需要再复制一件放在原来的展柜,所以修复文物的专家们就很头疼了。对文物修复专家们来说,如何复制是他们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在一开始,他们计划找一件材料相同的砂岩,然后找石匠进行模仿雕刻,但是后来经过反复的尝试,却发现刻出来的石像没有神韵,也就是说“看着像,但不是”。为了使复制的石像神形兼备,专家们又经过几番研究和商讨,决定采用西方国家博物馆常用的一种复制文物方式——硅橡胶翻制模具。硅橡胶翻制模具就是利用现有的文物制作一套模具,然后在硅胶模具中填充材料复制文物。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制成的硅胶模具可以反复使用,无限复制,但是也存在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即制作模具的时候很容易对文物造成人为伤害,尤其是对表面脆弱的文物来说伤害是不可逆的,比如模具材料在石像留下污物,一旦渗人石像内部就会腐蚀文物。文物专家们请教了几位研究材料化学的专家,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案。首先建立一个隔离层,化学专家推荐使用2%的丙烯酸树脂加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该溶液不会腐蚀石像,也不会有其他的不良影响,因此将该溶液涂抹在石像表面,就会形成一层密闭的保护膜。值得一提的是,溶液保护膜不会在石像堆积,因此就不会影响硅胶模具的成型。然后等保护膜形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硅胶模具了。硅胶模具的制作并不难,将融化的硅胶液体涂抹在石像上,等待硅胶在常温下自然凝固就可将硅胶膜揭开,于是就得到了石像的外部轮廓。紧接着,将硅胶模具进行修整拼接,再将提前准备的材料注入硅胶模具,等材料凝固后取下硅胶模具,将毛边打磨干净,就得到了一件一模一样且神形兼备的石像,最后不能忘记清洗石像上的溶液。专家们表示,原先的溶液保护层虽然没有影响,但是为了保管方便,还是需要用蒸馏水将佛像擦拭一遍,既可以除去溶液保护层,也可以清理石像表面的汗液,再将它保存在无氧恒温室就万无一失了。通过硅橡胶翻制模具复制的一佛二弟子说法佛龛相似度可达99%,就连佛像表面不规矩的裂痕和细微的斑点等,都完全一比一还原出来。这样再放置在展台上,不仅游客看着舒服能,还同样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对文物保护来说也是利好。在修复文物和复制文物方面,专家们的智慧是无穷的,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们都得到妥善的保护。每一件文物都是无价之宝,都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爱护它和保护它,让它永远流传下去,也是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参考资料:《从文物修复到科技保护》作者: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